逯茁菊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其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下面就谈一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进行校本培训的。
一、 分层推进 携手共同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教师的培训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我校按上级的要求全员达到了中级水平,部分教师达到了高级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教师仍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本学期,经过和骨干教师的商议,认为此项培训任务可以完成,于是就利用周三政治、业务学习后的时间把教师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培训,主要针对教师不会的问题查缺补漏。这样,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既节省了资金,又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师徒结对 带动教师成长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体现教师资源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拜师活动。该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拜师活动中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具有本学科教学经验,取得优秀教学成果,如市、区级骨干教师,以及教研、备课组长等。师徒结对子遵循相同学科之间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的原则,兼顾师徒任课年级。拜师活动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学校教师情况的变化,结对子情况也会作相应调整。指导教师和对应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共同制定简明的活动计划,师徒双方均要写出总结,师傅每学期要写出活动小结,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写出学习总结。同时师徒双方要互相听课上课进行评议反思,指导教师每学期上示范或观摩课不少于1节,青年教师则每学期上汇报或研讨课不少于1节,平日每两周对口听课不少于1节。指导老师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方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双方共同参加校内外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活动,共同参与青年教师任教班级教学质量分析,寻求改进办法。师徒结对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不仅使结对师徒像朋友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而且使结对的班级之间也增加了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师徒结对”已成为我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打造书香校园 引领教师成长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目标,以读书为基本切入点,以系列读书活动为载体,关注教师的阅读状态,提倡一种读书风气,开拓一个相对广阔的读书视野和精神天地,努力建设学习型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让校园成为教师发展的乐园,让阅读成为教师诗意生活的一部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使我们的校园因阅读而变得精彩,并打造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
为了使教师的读书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提出了读书活动的六点建议和三条要求:
1. 读书贵在坚持
读书要收到好的效果,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每天最好抽出20—30分钟的读书时间,坚持下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要求之一就是一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专著.
2. 要善于选择
书海茫茫。要选择对自己有帮助、有启发,特别是选择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价值的书来读,同时也应选择对自己所教学科和专业有引领和提升作用的书来读。
3. 要联系实际
就是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是选择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再有针对实际中的困惑和问题或自己认为最有研究价值或最能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难题的书来读,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或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目的。要求之二就是联系教学实际一学期写出一本读书笔记。
4. 要思考吸收
对书有所选择之后,要带着问题去读,带着思考去读,把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和书中的观点相融合,不断地扬弃,经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5.要厚积薄发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增强底蕴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多读书,读书涵盖的面要广,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从教学评价到典型课例,从普通作品到名著。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教师只有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书籍,才能够以丰厚的学识应对激烈的竞争局面。
6.重在实效
读书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最好对自己的做人、做事,特别是对教育教学能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最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之三就是期末要写出读完教育专著的《读后感》。
四、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1.领导、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做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教学校长,更应深入一线,着力整合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发的学校教研网络,以座谈、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困惑与收获,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的研讨。如2008年9月我校开展了主题为构建“民主、真实、开放、有韵味”的学科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为了使活动收到预定的效果,确实使教师有所得,我及时以业务讲座的形式,深入地对主题进行了剖析,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年10月,针对班主任工作,逄校长又做了主题为“教师的工作艺术”的讲座,从点滴小事,全面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使大家一致认可。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牵线搭桥,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
积极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校本教研最终的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通过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优秀教师的案例、课例、成长历程、专访等都是广大实验教师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导航将激励着更多教师的成长。所以,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研骨干教师。学科教研骨干教师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设计合理的活动程序,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并善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捕捉各种重要信息,积极引导研讨,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逐步深化,还要及时归纳,落实预定的教研目标,以免教研活动看着热闹而失之低效。如我校组织教师在共备一课的前提下,由骨干教师赵英杰和翟敏月分别做了典型课引路,最后进行点评。这种“备、讲、评”一体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成长很快,为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又如本学期,我们就又开展了骨干教师的业务讲座,由区级骨干教师翟敏月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以“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为题,为全校教师做了经验介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典型课例剖析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指导我校教师把新课标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观摩名师课例,引领教师成长”校本培训研讨活动。
我们先后安排了教师观看了东北师大附小王廷波老师的课例《灰雀》;解放大路小学王占双老师的课例《体积和体积单位》。首先听,然后就不同专题进行点评。在观看过程中,老师们陶醉着,思索着,并深深地被两位老师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诗意的课堂语言所折服。看完录像后,老师们就两节课踊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专题点评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前所未有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不同侧面看到了老师们的探索、反思和困惑。就教师的发言,我和逄校长分别进行了总结式发言,并总结出我校课堂教学的“四不准、四允许、六个善于”。
这次研讨,真正达到了要让老师们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获的目的,使老师们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深刻认识到一个教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磨炼自己的基本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为我校课堂教学水平的规范和提高提供了范例和规则。
3.小课题研究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可见,思考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学反思已经逐步成为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但我们认为只有单纯一节课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让老师们在反思之余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取得反思的更大效益。
(1)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连续不断的研究性反思,让科研成为帮助教师解惑答疑的重要手段,既化解了教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又使教师将“问题意识”转化为“课题意识”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也使教师的反思水平不断提高。如我校马东凤老师从“造句”入手,通过强化参与意识、增加参与机会、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切实提高了语文课教学实效,班级学生进步很快;语文教师李静通过反思体会到“用关爱融化‘问题学生”受到学校教师的广泛好评;翟敏月老师坚持通过作业本上的批语教育引导学生,写成的反思《师生留言——架起沟通的桥梁》在骨干教师业务讲座中为全校教师做典型发言。
(2)学校各学科组组织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困惑,提出阶段性小课题。如语文的二类课的讲法;口语交际课的讲法;数学复习课以及计算教学的讲法。将这些小课题综合,集腋成裘,提出了“新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加大日常教研力度,教学校长组织、领导、分工,加强沟通与协调交流,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有序开展课例研究,用观摩课、研究课、教育叙事、教后反思等形式,广泛开展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与日常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搞架空的理论,确保一切经验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教学探索之中,促进了教研和科研的有机连动结合,也使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作者单位: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学会)
责编/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