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少伟
摘 要: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想方设法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阐述了自身从事信息技术教研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三条原则;寓教于乐;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是一门新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素养。虽然开展了几年,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高效的教学模式,并且目前还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技术课教师扮演着计算机操作培训员的角色,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任务的艰巨和困难。有没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目前这种局面,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激发出来,下面将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掌握三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要与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接近,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吻合,与教材贴近,和课标、教材的科学性相一致,不能牵强附会,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有错误的认知和体会。
2.实效性原则
即能否达到预定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灵活掌握,不是越多越好,有时一节课就一个教学方法最好,有时就要用好几种,不能为了多用教学方法而“画蛇添足”。
3.优化组合的原则
组织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组合最佳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或能力,而不是硬性地掌握课本上的所有内容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仅学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会成为一个好学生。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学习有关的各种知识,把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的知识和教学中所需的素材和资源为我所用,并适时地介绍一些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新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信息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利用。
1.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这个方法适合小学低年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象思维阶段,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感知和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给小学生上《计算机的组成》时,我们一定要绕开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一台具体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朋友介绍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他们看一看每个设备的后面都有些什么。学生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看、去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这个大箱子后面有很多电线,有的学生甚至想打开看看显示器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各种设备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游戏,寓教于乐,形成技能
我们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往往视游戏为洪水猛兽,而忽视了游戏的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功能。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用游戏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首先教师要明白游戏的要求,游戏中要融入本课的知识和技术目标,最好还要有获胜者或优秀者的奖励办法。教师最好还要和学生一起玩儿,这样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有关认识键盘、指法练习相关的课程,利用打字类的游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效果非常明显。
3.任务驱动
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地学习,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的课程。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一节课有时看起来简单,其实上起来想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实则不易,不龄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上下来是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更是教师智慧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上课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