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兴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有必要探讨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帮助。
一、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自然就有探究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其次,加强问题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应该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比较熟悉,更容易提出问题。
二、为学生问题的提出制造宽松的条件
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环境比较宽松,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相反,如果课堂比较压抑,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抑制,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放松。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了,提出的问题就增多了,敢于质疑了。
三、设置开放型习题
教师如果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与练习模式设置问题,会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模式内,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开放性习题应该分为设计开放型、问题开放型、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四种,学生做练习不再由教师指定,而是自己来选择练习题,这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就很高,有利于学生把头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体系。
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曾光远,吴立宝,吴开腾,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单位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