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惠容
摘 要: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从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与运用多种史观等方面去为创新教学构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和进行创新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交往互动;教学情境;教育智慧;多种史观
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旧的历史课堂普遍存在模式化、静态化等弊端,这严重窒息了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本文立足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依据个人的一些教学尝试,略述管见。
一、历史课堂应是交往与互动的和谐课堂
教学是一种以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实践过程,理想的教学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谐动的过程。在历史课堂中,只有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尊、互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激发教学潜能,才能实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教学效果。人们总是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为舞台的表演艺术,把课堂比作表演舞台。因此,历史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表演,更要关注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程度、方式、水平与成效。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当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来源多元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形成不断求知的习惯,这无疑是时代发展对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如,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一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一国之君的宋太祖,思考自己的统治正面临哪些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思考回答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探求欲望,他们在新旧知识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既找出了自唐宋以来割据混战的原因,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情感体验,又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史论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历史课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及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流变状态的活动,面对个性鲜明、富有朝气的学生,它要求教师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这就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教师不仅能根据不同的情形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善于抓住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更要在依据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的基础上,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观念要新、知识要新、方法要新、思维要活。唯有如此,历史课堂才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四、运用多种史观进行思维发散训练
历史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认识的启迪和智慧的提升,形成创造性学习能力,适时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将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如: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亚非拉国家的影响的分析,可以用马克思的辩证法观点来分析,即:具有双重性作用、破坏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还可以用生产力的观点来分析:客观上为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新思想,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旧制度等。这必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宽广而又精彩的领域,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积累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使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可谓景象万千,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的是不断地探求与实践。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