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阅读教学

2013-05-16 12:52李凤杰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教学

李凤杰

摘要:阅读中思辨能力的提高,一般没有其他捷径,教师只能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深入剖析,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对话与沟通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作出自己的分析理解、鉴别评价和选择判断。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教学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进行整体解析破译,归纳综合理解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装的阅读水平,阅读效率,应采用必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机制参与阅读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呢?

一、阅读中学会质疑,把思维引向深入

读书必须学会质疑,才有创新,才能进步。如果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探索和思考,读再多的书也没有收获。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质疑的层次也会深浅不同。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想知道而不知道时进行质疑。让学生抱着“这篇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去阅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要求学生寻找课文中故事发展的线索,思考这一线索又是如何把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鲁迅的《药》这课时,可以要求学生质疑“此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是如何展开的?双线索得以连接、交织的人和物分别是什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提高时,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段落进行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课文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分析等,了解这些人物形象背后的社会问题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获得自己的感悟,提高自己的认识等。

同时,“学起于思,思起于质疑。”许多思维活动的展开,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有了对问题的困惑,才有学生解决问题、走向提升的过程。《林黛玉进贾府》的典型环境描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如果我们把这些艰涩的内容通过“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有何特点?与别家相比有何特别之处?”学生会很认真地阅读课文,领悟《红楼梦》环境描写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好的问题,往往将对文本的思考引向深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如何质疑,以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一是选择关键处提问,二是选择思辨处提问,三是选择可比处提问。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引导学生去探究:苏东坡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既积极进取,又退让无为,造成中国古代文人这种人格质疑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在质疑反思中对苏轼产生更全面、客观的解读。

二、尊重独特体验,点燃思维火花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去理解事物。因而,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过程。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先指导学生预习,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独特”的问题:一般和写景文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的,但是作者却从冬天开始写起,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来寻找答案。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反复推敲和体味,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给出了好几个极富个性的答案。面对学生极富个性的回答,笔者没有区分谁对谁错,也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阅读中,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智者风智,仁者见仁。

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能力的关键,是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搭好思维的“桥,使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愿思、乐思、善思、会思的目的,那课学堂教学也自然能收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点燃思维火花。小说《项链》在结尾处由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后,便戛然而止,把无尽的思索和回味留给了读者,玛蒂尔德未来将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马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结论也是多姿多彩……学生和思路打开了,思维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了。

三、学会理性思辨,激活丰富想象

阅读中思辨能力的提高,一般没有其他捷径,教师只能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深入剖析,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对话与沟通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作出自己的分析理解、鉴别评价和选择判断。走出文本查阅资料,读《红楼梦》就是与曹雪芹进行沟通和对话,读《论语》就是在与孔子进行沟通和对话……然后讨论、分析、评价,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思辨能力自然会提高。《祝福》中祥林嫂是鲁迅对封建节烈者形象的描绘,学生除走进文本,理解其是在族权、夫权、神权的绞索中辗转哀鸣的“失节”者形象外,还应走出文本与鲁迅笔下的单四嫂、爱姑、九斤老太、子君等一系列在封建统治压迫下挣扎的典型形象对话,从而思辨地理解作者的激愤与不平。

由理性思辨的过程中,也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才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也就有了一千个学生的笔下,可以产生一千个不同的《项链》结局。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强,但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而想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性化阅读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法,来激活学生的想象。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猜你喜欢
阅读个性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