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敏,陈 功
(1.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学人口所,北京 100871)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居民预期寿命的增加和生育率大幅度快速下降的影响,老年人成了我国数量增长最快的人群,这使得我国进入了老龄化和高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行列。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同时,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65岁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例仅70%左右[1]。健康是立身之基、幸福之本。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每个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组织老年人利用身边的场地、开展适合科学的健身活动,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形成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自觉参与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中北京市朝阳区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摸清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掌握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设性意见,促进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通过图书馆、资料库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有关老年人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过程中,选取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2 000名,发放并回收问卷2 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 963份。
通过SPSS 16.0,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朝阳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40.4万(占人口总数的21.6%),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比例上在北京市16个区县中均名列前茅,比全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出7.34个百分点。
本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性别比为0.85,女性所占比例(54.1%)高于男性(45.9%)。70-80岁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占老年人口总人数的48.1%,预示着2020年左右朝阳区将步入高龄化社会。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水平的所占比例为67.3%。有配偶的老年人比例达到76.4%,空巢老年人达到68%,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倍,空巢老人家庭的问题较为突出。8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28.3%的老年人帮助子女照看孩子,39.4%老年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89.5%的老年人认为经济上有保障,为其进行体育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北京市老年人养老保险参保率93%,86.8%的老年人认为去医院看病比较便利。北京市朝阳区的社区有老年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或老年大学的仅占到30%,不利于老年人体育知识的普及以及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
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所参加体育活动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散步(79.1%)、逛公园(47%)、唱歌/跳舞(9.6%)、保健操(9.3%)、太极拳(7%)、球类运动(3.5%)。运动种类和内容单一,缺少抗阻运动和技巧类项目运动。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仅占7%,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为30%)不同,究其原因,被访者认为练习太极拳容易伤及膝关节和腰,锻炼半年左右膝关节和腰就会出现疼痛现象。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分年龄组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项数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4.7%,主要集中在70-79岁年龄组(占48.4%)。参加3项及以上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15.4%,其中60~69年龄组的老年人比例(50.8%)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人。选择1项和2项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7%和34.2%。
北京市朝阳区的老年人大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受当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掌握的运动项目少,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各级政府或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须加强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广泛开展与推广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加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在开展和推广老年人体育活动时,应考虑年龄(尤其是高龄老人)、性别和场地等因素。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健康状况、照看孩子、与子女同住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与参加体育锻炼呈显著负相关。活动场所、去医院看病方便程度、是否关注容貌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性别、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
北京市朝阳区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Lasa Farell的研究相反,他认为50岁以上女性的参与度要比男性高。由于男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同在退休之后依然存在,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时间利用结构来看,女性老年人家务和购物活动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男性,使得女性总体的休闲时间少于男性[2]。年龄对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有所下降,高龄老年人和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频率和活动范围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配偶的老年人与没有配偶的老年人相比更倾向于进行体育锻炼。这与入户调查时的访谈结果是一致的,一方面有配偶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督促结伴去运动,另一方面因为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生活起居上可以相互照顾,以便省出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附近有无公园和健身场地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在总体上服从距离衰减规律,他们主要的体育活动都在社区或者社区周边进行,距离社区中心1km的范围是老年人的基本休闲圈[2]。在访谈中50%以上的老年人认为,公园内的空气新鲜、比较安静,适合老年人健身。社区所提供的老年体育服务的多少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频率和质量。建议政府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就便、小型多样、方便使用”原则,将新社区建成公园式社区,配套建设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健身设施。但陈明灼认为日本运动的老年人不会因为住所附近没有公园而减少运动,同理不运动的人也不会因为住所附近有公园而进行体育锻炼活动[3],笔者认为这与日本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直接的关系。老年优待证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性不显著。因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持优待卡在政府投资建设的14个国家级和73个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参与个人项目的健身活动时,享受免费优待服务,免费的体育健身场地或设施有助于推动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开展。
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年人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认识到健身的价值,获得了更多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使其自觉地加入了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关心自己外貌的老年人更乐意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喜欢参加跳舞和球类运动。教育程度与参加体育锻炼呈显著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对健身价值认识越深,从而会更加积极更加科学参加体育锻炼。
由于因变量体育活动项数这个指标是多元分类变量,笔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它与各个变量的关系,这样可以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检验有关自变量的单独影响。
表1 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年龄、工作单位性质、健康状况、有无运动场地、有无公园、去医院看病是否方便、是否关注自己的外貌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教育程度、单位性质、经济状况、是否照看孩子、是否与子女同住则对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众所周知,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所用的健身场地属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范畴,老年人可以免费使用,无需健身消费的投入,因此经济状况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不显著。早上是北京朝阳区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最集中时段,50%以上的健身活动在该时段进行。晚上也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的时段,集中了30%左右的体育活动。而这两个时段孩子无需由他们照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故是否照看孩子对于老年人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无显著影响。医院服务的供给状况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慢性病的治疗方式决定了对医院去看病的高频率,去医院看病方便对参加1项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影响显著,因为去医院看病方便的老年人可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这个结论对于城市规划、城市社区建设以及城市老龄化问题的处理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单因素分析中,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与老年人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呈显著相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则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老年人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比较单一有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调研论证。但在访谈中得知,退休前的不同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对体育活动方式和种类的选择,一般工人喜欢参与群体性的健身活动,如跳舞、打太极拳等交流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而对于退休前职务较高的老年人则喜欢散步或者球类。
1)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应从积极应对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权益,提高对老年人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将老年人体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内容。
2)场地设施是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应努力改善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动员、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营造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
3)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推进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4)充分发挥各级老年体育协会的作用,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郭 平,陈 刚.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4-9.
[2]柴彦威.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107.
[3]陈明灼.日本老年人体育运动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人口所,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