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行为学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

2013-05-13 07:24马文涛
学习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组织行为学学生管理

马文涛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参与大学社团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群众组织性,在管理机制和内部结构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运用所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大学生社团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并提出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组织行为学;学生管理

引言:“大学生社团是有一群在某方面具有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其具有管理的自制性,在其运作规范上来看,由于其相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内部开始具有较强内聚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内聚力会逐渐减弱。从组织行为学来看,其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大学生社团的质量提高。

1 大学生社团的形式及存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以工学院的社团为例,大学生社团一般分为兴趣社团和学生工作社团。兴趣社团一般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组成,学生工作社团是致力于学生工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这两种社团一般都会下设不同的职能部门,分管不同的工作,如每个社团都会有宣传部,负责社团宣传工作,秘书处,负责社团文档的管理等,学生工作社团对各个部门的分工明确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其组织结构也相对于兴趣社团也比较严谨。社团成员由于兴趣、喜好、志向等相同或相近,自愿结合在一起的,彼此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对于共同学习,特长发展等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强化其自我意识,提高独立实践能力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社团可以帮助社团成员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大学社团活动在大学生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水平自我认识和职业竞争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现在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我院社团建设来看,虽然社团组织较多,但由于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活动缺乏新意甚至很少搞活动,学生参加的兴趣不浓,会员流动性很大。可能在招新开始,同学们兴趣很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的松散,人员流失严重,到最后可能只剩几个人。

(2)我院的部分社团都缺乏明确的目标,有时仅是为了建立或者社团的延续而存在。比如我院的乒乓社,很少几乎看不到其社团组织的活动,只是作为一种无奈的延续。同时在成员不清楚其目标是什么的时候,就不会清楚自己的需求,也就无法找到动力。同时缺乏明确的目标还使得社团缺少执行力,成员对其任务不知道如何去执行,也不清楚需要执行到什么标准。有些社团只为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其目标仅仅局限于活动,没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和目标。社团只存在于活动的当时,当活动过后便销声匿迹,没有长久和持续的目标。

(3)学生社团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能力的一个体现。但是社团本身又是一个人员流动和自由度较大的组织,导致使得成员的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大,导致社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使很多高校的社团管理混乱,社团运行效率较低,同时大部分社团更多的是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维持,没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造成了责任和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大家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

3 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帮助解决社团在管理上的相关问题

3.1 建立严格的制度,进行严谨的管理:社团努力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优化组织结构,这是社团管理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社团的一切活动才能做到有章可依,组织管理才不会松散。从组织学的角度,就是要建立共同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群体规范包括正式的明文规定的准则;非正式的、在群体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由于社团成员开始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而且现在大学生的个性向着多元化发展,社团成员很难形成和遵守约定俗称的行为标准,所以为了更好的对社团进行管理,需完善社团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团成员共同遵守,提高社团管理的有效度和社团的运行效率。同时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这种群体规范作用下,社团成员会各司其职,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

3.2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组织学上激励过程就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外因)使人的内在动机(内因)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因此一个好优秀的社团应该了解社团成员的需要层次,并按照层次逐步满足成员的需要,要挖掘成员的内在精神动力。”每个社员内心都有一种把工作做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社团要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以充实的具体内容和生动灵活的形式对社团成员进行激励。因此社团定期的对本阶段工作进行总结,评选优秀社员,对优秀社员进行表彰,同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可以对社员根据表现划分等级,但是每个社团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等级变的更高,得到别人的尊重。

3.3 社团的家文化建设:从关心爱护成员、解决其实际存在的精神负担和生活困难出发,适时给予精神安慰精神鼓励,让社员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成员的归属感是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他是否继续参加社团的重要标志。“一个社团应该首先满足成员的安全需要与社交需要,让独在异乡的成员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朋友的关爱,以友爱感动与吸引新成员。”成员之间的平等、友爱与互相关照能够让成员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工学院的社团建设来看,还远没有做到这一步,很多社团只是程序式的对社团进行管理,缺少人文的和精神的关怀。对社团进行家文化建设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满足社员需求,隐含的一种激励方式,家文化建设可以使成员找到归属感,挖掘社员的潜力、使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这也是减少社团成员流失的最有效方式!

3.4 明确社团目标,打造高效团队:“明确目标也可看作为社团设立一个愿景,一种指导工作的原则或者说是一段时间内的承诺。”社团应确定一个清晰、持久、共同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同时将目标细化让社团成员明白他们追寻的方向,每一步该怎么做。以调动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向这个目标迈进。同时社团的目标也要与成员愿景相结合。每一个社团成员进入社团,他究竟想得什么。如篮球社团,就要给社员寻找一个共同的可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我们篮球社团今年要在某市或省的篮球比赛中要取得冠军,并把这个目标坚持下去,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各个社员就会努力训练,顽强拼搏,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奋斗!,这个社团的综合实力也会逐步增强。团队建设之一就是建立共同的明确的目标。只有当社团成员真正共同的目标时,这个目标才会紧紧的将社成员结合在一起,才会提高社团的凝聚力,也同时才会把社团打造成高效的团队!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的目标引导下,让社员都斗志昂扬,提高团队成员的士气,能够让各社员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各社员相互协作,这个团队才会成为一个高效所向披靡的团队!

4 总结

大学社团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也有利于大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社团存在管理松散,激励制度缺乏,目标不明确,社员积极性减弱等问题,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组织行为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要通过明确社团的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强化家文化建设,寻找共同目标,丰富社团文化增强社团的凝聚力提高社团活动的效率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社团的管理,以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生社团组织行为学学生管理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探究
论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社团的职业素质培养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