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荣成,郭爱芳,朱晓玲,王春虎
(1.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获嘉453800;2.新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新乡453003;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小麦产量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水肥合理利用,而且与小麦播幅宽度、行距配置及播种量均有关系[1-5].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6-9].为了解宽幅精播不同播量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我们于2011年进行了相关试验,获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并于2012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品种为超强筋小麦新麦26,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试验地位于获嘉县照镜镇前李庄村,地势平坦,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前茬作物玉米,产量水平605 kg/667m2,试验地于2010年10月2日深耕28 cm,耕后旋耕2遍、钉齿耙3遍,精细整地,起埂打畦,埂高20 cm、埂宽40 cm,小区面积240 m2.
试验共设6个处理:①宽幅精播播量3.5 kg/667m2;②常规精播播量3.5 kg/667m2;③宽幅精播播量7.0 kg/667m2;④常规精播播量7.0 kg/667m2;⑤宽幅精播播量10.5 kg/667m2;⑥常规精播播量10.5 kg/667m2.试验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宽幅精播采用2BJK-6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常规精播采用农哈哈小麦精量播种机,提前检查宽幅精播机质量,按要求精细调试好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速度,播种深度严格控制在3~5 cm,宽幅精播播幅6~8 cm,行距28 cm,常规精播播幅2~3 cm,行距20 cm.2010年10月4日播种,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
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习惯进行,各小区管理措施均匀一致.耕地前玉米秸秆还田,每667 m2底施尿素20 kg,磷酸二铵16 kg,氯化钾13 kg;10月12日浇蒙头水,2010年12月9日浇冬水,2011年3月24日浇拔节水;5月3日用多菌灵、吡虫啉混合喷雾预防赤霉病、麦蚜,在用药后及时浇灌浆水.2012年的田间栽培管理与2011年基本相同.
每个小区出苗后选定2个苗情观测点,每点1 m双行,调查内容按方案进行.冬前苗情调查时间12月20日,返青期苗情调查时间2月15日,拔节期苗情调查时间3月15日,6月5日小麦成熟期每个小区收获50 m2,晒干后计算实产.
不同播量的小麦个体发育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播量的小麦个体发育状况Tab.1 Different sowing wheat growth status of individuals
由表1可知,不同播量的小麦个体发育状况差异较大,以处理1、处理2小麦个体发育状况最好,其次是处理3、处理4,以处理5、处理6小麦个体发育状况最差.在同一播量中宽幅精播均好于常规精播,主要是宽幅精播播幅6~8 cm,种子与种子之间没有拥挤现象,种子在播幅内均匀分布,缺苗断垄现象少,有利于个体发育;常规精播播幅2~3 cm,种子拥挤现象明显,缺苗断垄现象较重,影响小麦个体发育.
据研究,在高产超高产麦田的群体动态指标为每667 m2基本苗15~18万,越冬期群体75~9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5].本试验中处理3、处理4的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上达到超高产麦田群体动态指标,其中处理3优于处理4(见表2).
表2 不同播量的小麦群体动态Tab.2 Different seeding quantity of the wheat group dynamic 万/667m2
不同播量处理的产量见表3.
表3 不同播量产量结果Tab.3 The yields results of different seeding quantity
宽幅精播有利于小麦个体发育,增加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提高分蘖成穗率.由表3可知,不同播量处理以处理3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5;在同一播量中均以宽幅精播的产量高,较常规精播增产12.9%.2011年在新乡县、获嘉县大面积示范1 000 hm2,2012年小麦成熟期调查宽幅精播较常规精播增产8.7%~13.6%.
通过2 a的试验、示范可以证明,宽幅精播是小麦超高产栽培中首选措施.该项技术有以下好处:一是扩大了播幅,改传统密集条播为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克服了籽粒入土争肥、争水的矛盾,弥补了传统播种机播种缺苗断垄现象;二是增加了行距,有利于机械追肥,同时有利于小麦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边际优势好,成穗率高,特别是后期绿叶面积大,功能期长,不早衰,落黄好,穗数多,粒大饱满,产量高;三是播种机有镇压功能,能起到一次性镇压土壤,耙平压实,播后形成波浪型垄沟,增加雨水积累的优点;四是播量相对准确,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五是农机与农艺配套,主要是通过使用小麦宽幅精播机配合该项技术实施.适宜在高产超高产冬麦区大力推广应用.
[1]万富世.小麦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33-164.
[2]于振文.全国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29-165.
[3]任艳.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农业,2012(4):60.
[4]吴晓丽,包维楷.基因型及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分蘖期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17(3):369-375.
[5]王春虎,刘国梅,邢宇星.推广优质小麦中的几项关键配套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24-25.
[6]刘清瑞,赵俊坤,牛新章,等.强筋小麦济麦2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作物杂志,2008(3):106-108.
[7]刘清瑞,师东亮,牛新印,等.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6-9.
[8]孙中伟.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9]刘献喜.浅谈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及配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