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22:00:50魏琴
关键词:知识建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魏琴

摘 要: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27-2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1.提纲挈领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首先让学生通过相同分数相加和的简便运算,推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阅读,推想出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最后归纳出分数乘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2.咬文嚼字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这里就要区别“只有”和“有”所表示的含义,“只有”是唯一的,如果说“公约数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那任何两个数的公约数都有1,那任何两个数都可以成为互质数,这就不对了。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学生如果能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例如学生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统一计算法则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即“被除数不变,除号换乘号,除数写倒数。”

4.实践演示法

数学来自于生活的实际,许多原理、概念、公式均产生于实际操作中。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可以将圆块分成若干个等腰三角形,剪开后,用这些等腰三角形的纸片拼一拼,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的面积为S=πr×r=πr2。

三、及时反馈,促进数学交流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特别地,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人们平时的日常交流大多是借助于自然语言而进行的,但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以符号来表示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在量与量之间的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出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四、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1.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二为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三为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3.阅读要动脑

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读者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37:42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2:22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