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霞
初中生物教育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中要注意探索教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点,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并适时开发生物教学课外资源。
初中生物教育人文教育结合现代社会是人文社会,是人文素养集中体现和全民提升的社会。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人文素养方可实现自我,提升自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教学需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贯穿其中,生物课也不例外。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可见,人文因素在初中生物教育中的渗透已是大势所趋。
一、人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人文教育的定义众多,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专家学者对于人文教育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在教育领域,人文教育通常都被理解为提升人境界性,培养理想人格,实习个人价值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个人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文教育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潜伏性,升华性和持续性。所谓潜伏性,指得是人文教育通常并不通过课程的方式直白的呈现,而更多的是通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学生的体验活动而完成;升华性指的是人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实现情感上的升华,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丰富;持续性指的是人文教育本身的持续进行人文教育效果的持续性,一旦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则会长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行为上的效果。人文教育的这些性质和特点,为一线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供了借鉴和指针。
二、在课堂中实现生物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如何在课堂中实现生物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呢?这就需要教材、教师、学生的三位联动,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
(一)探索教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点
教材知识中包含的人文因素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有些知识的处理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其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基本以生物及生物圈、动植物、人类、人与生物的关系四个方面展开,这四部分内容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入人文教育的因素,通过教材嫁接,内容融合,过渡等途径实现人文教育的既定目标。同时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形成一股持久的感染力,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通过“认识生物”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两个部分介绍了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度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本章内容是初中生物的起点,是学生接触生物,了解生物的开端。本章内容首先就要确立学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各类生物都平等的生活在地球中的大生物圈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平衡关系的生态系统,并相互依存。借此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宏观的知识介绍引入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从生物知识中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影响,进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所采取的措施。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教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书育人所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谈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如何看待事物,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等都是教师人文素养的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内外互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成为了新课程标准凸显的新型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引导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法则是影响人文素养教学推进的外部因素。教师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多了个人情感因素的参与,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人文教育的開展。
案例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首选方案之一。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案例的展现为学生提供素材,在动态的素材中体会到知识的内涵,并在内心中找到共鸣之处,实现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丰收。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介绍了“人的由来”。本章内容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的生殖、青春期以及计划生育四个部分的介绍向学生完整的呈现出了作为个体的每个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影片,让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到自己出生的全过程和父母为自己的诞生所付出的辛劳,进而启发学生要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开发生物教学课外资源
生物教学的课外资源十分丰富。小到校园里的一花一木,大到区域里的公园,医院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适当的开发这些教学资源也可以在人文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利用课外资源开展人文教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在全国最为广泛开展的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生物圈中有哪些植物呢?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的呢?只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见解学生获得的也只是浅层次的知识体验,而如果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绿色植物,亲自解剖种子则会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在进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菜园、果园、苗圃中实地观察植物的特点,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利用工具自行解剖,发现植物生长和生殖的秘密。这对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后可以更好的体会到绿色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清楚对大自然有益和有害的植物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多多种植和保护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有益的植物,铲除那些破坏自然平衡的有害植物,实现情感层面的升华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涂晓红.论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