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探究性,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探讨一种把教育科学与教学艺术融为一炉的教学策略——情境创设。
历史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在学生们的眼中,学习历史犹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爱——可以了解历史,掌握知识;恨——感觉枯燥无味,兴趣索然。那么,如何找寻一条光明之路,让学生安然喝下这剂良药又不感觉苦呢?
情境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情境教学,重要的是“情”的激发与“境”的创设。创设“境”以激发“情”;“情”又推动学生在“境”中自主求知,亲历一场场清新诱人、思想高远的智慧之旅。笔者结合几年来初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媒体妙用,引“生”入境
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仅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而且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意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学习“动荡的中东”这一内容时,我精心制作了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巴勒斯坦“儿童的眼睛”。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惊恐的眼睛”,望着炸成废墟的家园——“忧伤的眼睛”,伤痕累累的躺在病床上——“哀怨的眼睛”……这一双双眼睛使在和平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立刻跌入“万丈深渊”,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涤荡——“他们这是怎么了”?从而迅速进入探究佳境。
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我的1919》剪辑片段,那极具震撼力的画面,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国热情,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就把学生带入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问题架桥,巧设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那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是碰撞思想火花的燧石,使师生激情流淌的百川,更是优化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去探求新知。
在学习“蒸汽时代的到来”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英国工场主史密斯于1766年接手了一个棉纺织工场,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他想扩展经营规模,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通过探究这一问题,对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然性了然于胸。
情境二: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订单飘然而至——要求一个月内生产4万匹棉布,但是史密斯的工场每月只能生产800匹,如何按时完成数十倍的订单呢?
这一问题情境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技术革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出现。由表象的问题瞬间上升到理论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情境三:订单即将完成,可连日干旱,动力水源明显不足,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无法正常运转,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动力改革”——瓦特改良蒸汽机,对瓦特崇敬、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情境四:蒸汽动力的应用,使工厂一年四季都在有序生产,库房里的产品堆积成山,这可愁煞了史密斯先生,你能帮帮他吗?
“进行交通工具的革新”,学生一语中的,水到渠成。
通过教师的巧妙提问,创设一系列探究性问题情境,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使课堂流程浑然天成。
但需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探讨的价值和思考的空间;要能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愤”“悱”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开拓学生思维的王国。
三、角色扮演,“神入”情境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教学中我努力打破时空限制,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进行积极的体验、想象。
历史是一幅画,史中有画,画中有史。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然后让学生“神入”历史,角色扮演——“你是画中人”。学生情绪高涨,摇身一变——出身高贵的官员、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汴河上的船夫、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一个个鲜活的宋朝人顿时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现身说法,大谈自己的衣食住行,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
又如,在学习“原始居民——北京人”这一内容时,以“‘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为题,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和遐想。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精彩倍出,在体验中学习、思考、感悟,体验到别样的成功与快乐。
四、语言鲜活,情境一新
鲜活的语言能使历史产生美感,生成一种积极的动力。加之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就能把历史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沐浴在情感的暖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在学习“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这一内容时,“中体西用”“企图在不变更封建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些经典的表述,不免显得空洞,难以理解。此时,教师设计这样一段文字:“这就相当于给一个老头带上拳击手套,手套再漂亮,挥拳者的羸弱本质不会变。甲午炮响,老拳师出场,结果可以想象。”这鲜活的语言,就使深奥枯燥的结论“漫画”式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又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文字:富人说,我把“全球化”穿在身上,吃在口中,坐在身下……咱就是“全球化”的主人;穷人说“全球化”把我挂在空中,踩在脚下……鄙人成了“全球化”的奴隶。这鲜活的语言就使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镜头”般闪现在学生眼前,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
总之,巧设情境可以使学习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摆脱枯燥感;能够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使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愿我们创设的历史情境,能够打造出高效而精彩的魅力课堂,让历史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