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贤凯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中,恰当的运用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体现了教师教学中的智慧。文章通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种生成性教学产生的情况,提出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的一些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5-02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辞海》对“生成”的解释为“变易”,生成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个新的教学概念,即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构建,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接受,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的提出,是对课堂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它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灵动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互动,是生成性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资源,这种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产生的即时资源,对生成性资源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对教师备课的深度与广度的考验,也能体现一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资源哪里来,我们要怎样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化学实验课中,尽管教师对实验原理已经了如指掌,也对课堂实验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真正的实验中,有时仍会出现意外现象,如在用淀粉-KI溶液与氯水反应中,我们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在做的过程中,强调了学生要滴加适量的氯水,原先预料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应出现特殊的蓝色,其原理:Cl2+2I-=I2+2Cl-,但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加了一些氯水,结果出现了先变蓝后褪色的现象,出现褪色的反应及现象并不是高中化学所要求的,但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意外,令许多学生迷惑,并提出了质疑,怎么办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提出几种可能,得出了这么两种可能原因:(1)氯水具有漂白性,蓝色是被过量的氯水给漂白了;(2)认为产生的蓝色是因为碘单质的存在,蓝色消失是因为碘单质被过量氯水给反应了,基于学生对氯水具有漂白性这一性质的深刻印象,很多学生认为是第一种可能性更大,而第二种可能性小。在争论中,学生就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品,进行验证,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有的学生想到再加入一些单质碘,结果发现又变成蓝色,证明第一种可能是错误的,另有部分学生设计了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再加入过量的淀粉,若不变蓝色,则证明溶液中不存在碘单质了。在这一节课上,虽然由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打断了正常教学进度,但学生在剖析原因时的较真,实验设计的认真,发现解决问题的兴奋,让我觉得比起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完全的投入,积极的思维,这不正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吗?
二、在师生相互质疑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记得叶澜有这么一句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测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意外和疑问而打断正常的教学节奏,是回避学生的质疑,还是含糊其辞,以图搪塞?其实,教师在回避学生的质疑的同时,也让教学中的最具生命力的教学资源随风而逝了,当然,教学中的精彩必然随之消失。因此,抓住学生的质疑,就抓住了教学中的精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知识产生质疑,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并留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时间,在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不妨把难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不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吗?
三、在学生问题错误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对学生错误的认识,教师要正确面对,教育心理学认为,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正因为出错,才会有教师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才会有韩愈先生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的论断,才会有教育的机敏和智慧,才会有课堂精彩的生成。
学生的错误是难免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明白: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课堂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狂妄、可笑和单纯。因为出错,才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只有出了错,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作为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愉悦的氛围中,剖析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在分析学生的错误中,也让错误成了一种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宝贵的资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问题的产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当然,一堂成功的课,也离不开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及预设,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案中的预设是教师经验及智慧的展现,成功的教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严谨而周密。但作为教师,在具体地教学中,要用敏锐的目光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去捕捉教学中学生闪现的灵动的时光,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对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适时的进行反思和调整,果断对教学程序进行取舍,让教学呈现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我们的教学因学生的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