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万里行”教材剖析(湘教版)

2013-04-29 00:44刘晓芬
地理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万里行河西走廊读图

刘晓芬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认识区域有如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并做出简要评价,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使学生通过认识黄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运用地图了解六省区的位置、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过程与方法:本章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成因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时尽可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贡献;通过各省区名胜古迹、灿烂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的内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千百万华夏儿女。湘教版教材安排学生学完“沿海万里行”和“陆疆万里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来学习这一区域,学生已有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同时,学习这一区域也为以后学习“长江万里行”打好基础,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黄河流域跨越9个省区,而教材在本章只重点介绍了青、甘、宁、陕、晋、豫六省区,将山东省归属“沿海万里行”,内蒙古自治区归属“陆疆万里行”,四川省归属“长江万里行”。经过这样处理,更加突出各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便于学生学习比较。

江河之源——青海省:教材首先重点介绍青海省作为我国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可补充青海省还是澜沧江的发源地,虽然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江河源头地区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江河源头地区天然草场沙化,高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这里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对此,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讲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教师可以补充“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华水塔”等,并配高原生态遭受破坏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了解。教材在介绍“青海湖”时相对比较全面,涉及名称来历、面积、性质、海拔、农牧业、旅游资源等。教材另一难点“湟水谷地的农业”,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包括湟水的概况、湟水谷地成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的原因及盛产的主要农产品。教师可复习对比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以达到学生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突破难点知识的学习。

丝路咽喉——甘肃省:教材简略描述甘肃省的地形地貌构成,即地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位于这三大高原的结合部位,教学时可以联系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河西走廊”是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教材对它的叙述比较详细,专门安排了6个小活动题和阅读材料“敦煌莫高窟”,这种方式形成教材正文和活动内容优势互补,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4-4、图4-5和图4-6,便于学生掌握河西走廊这一重难点知识。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教材在该部分内容处理上,轻重搭配得当。宁夏的“地形”部分,教材只简单介绍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以及贺兰山、六盘山、银川平原等地形构成单元,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形图要求学生指出。教材重点突出银川平原,银川平原是黄河上游两大平原之一,教材从平原引黄灌溉及其丰富的物产等几方面组织材料,安排了5个活动题和阅读材料,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等完成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关于宁夏的“居民和宗教”这一重点知识,教材介绍了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典型建筑清真寺,教学时可结合图4-7和回族开斋节相关视频。

古朴秦川——陕西省:教材首先介绍陕西省的地形地貌,教学时可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图4-9简单介绍陕北高原,因为黄土高原部分已经学习过,学生印象比较深刻,重点详细介绍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最后介绍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首府西安古今对比。为增加学生对陕西进一步了解,教材还安排了3个活动、阅读以及图4-10,丰富了教材内容。

乌金之乡——山西省: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山西的“位置、地形、河流、农业”,教学时结合山西省地形图,指导学生找出黄土高原、太行山等,同时完成活动题4个小题。接着教材重点围绕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对其从储量、分布、产量、运输等方面进行介绍,教学时结合图4-11和图4-12及活动题,加深学生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了解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中原之州——河南省:黄河的“地上河”景观在河南境内最为典型,安全隐患也最为突出,作为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活动题的形式进行讲述。“中原之州”为重点内容,教材介绍了河南省众多的历史古都,学生对河南的历史有较深入的了解。针对教材的又一重点“工业和交通”,教学时可以结合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介绍河南省的主要工业部门及联系省内外、沟通全国的重要铁路干线如京广、陇海、太焦、焦枝等。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省会城市——郑州,学生明确其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交会处的重要位置。教材最后介绍河南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要问题“人多地少”,这部分既是教材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图4-15、中国政区图和阅读,比较河南省与其它省区的面积,加上河南省人口大省结合分析该省将面临的严重问题,最后教师应指出土地盐碱化的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四、活动建议

“江河之源——青海省”、“丝路咽喉——甘肃省”教材共安排3个活动,涉及9个题目。内容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第1题,属知识巩固类。可以由学生阅读图4-3“青海省东部地区图”后自己完成。第2题,属问题讨论类。要求在图4-3“青海省东部地区图”上找到龙羊峡、李家峡和刘家峡等水电站,学生讨论,得出“为什么这一带会有这些水电站”的答案。

活动二:教材围绕图4-4“河西走廊”设计了5个小问题,第1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通过读图可知,河西走廊为一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在黄河之西而得名。第2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通过读图,要求掌握河西走廊南北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明确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3题,属问题讨论类,结合第2题的结论“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使其历代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地带”回答。第4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通过读图了解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第5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通过读图,找出金昌和玉门的位置并分析它们的著名矿产。

活动三:第1题,属于知识迁移类。教学活动建议放在课后作研究性学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目前人类有哪些有效措施?第2 题,属问题讨论类。河西走廊是西北著名的粮仓,比较它和新疆的农业是否同属“绿洲”农业。可以让学生回忆新疆农业生产的水源和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的水源是否一致。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古朴秦川——陕西省” 教材共安排3个活动,涉及8个题目。

活动一:教材围绕银川平原设计了4个小问题,第1题,属知识迁移类。学生通过判断黄河在宁夏境内的流向,推断银川平原南部和北部的地势高低。第2题,属知识巩固类。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图学生直接判断得出银川平原是干旱地区。第3题,属问题讨论类。学生通过课本关于银川平原古今农业生产的介绍后以小组讨论合作方式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前面学习的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结合比较学习。第4题,属知识迁移类。银川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属于干旱地区,其农业生产需引黄灌溉,学生领会若大量引用黄河水将对黄河下游产生怎样的影响。

活动二:填表题,属知识巩固题类。对比银川平原与松嫩平原,分别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银川平原。

活动三:本节教材围绕图4-9“陕西省地形图”设计了3个小问题。第1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通过阅读图解决黄河流向由宁夏境内的自南向北转变为陕西境内的自北向南,陕西省内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渭河、泾河、洛河。第2题,属知识巩固类。学生在图4-9找到西安、咸阳、宝鸡后,结合中国铁路分布图可知是陇海铁路把它们串联起来。第3题,属问题讨论类。学生认真观察4-9“陕西省地形图”,自北向南,陕西省地形变化依次为陕北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江汉谷地,高原、平原、山地相间分布。据此,学生讨论得出从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看,关中和陕南的条件都较好,关中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陕南的江汉谷地是本省的水稻产区。

“乌金之乡——山西省”、“中原之州——河南省”教材共安排2个活动,涉及5个题目。

活动一:第1题,属知识迁移类。由学生读图4-11“山西省主要煤田分布”,找出大同、太原、阳泉。引导学生思考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同时结合中国政区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山西的煤炭运往上海和北海如何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第2题,属问题讨论类。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利弊分析,学生可以分角色分析该题。第3题,属知识巩固类。将山西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电能优势,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与直接输送煤炭到那些地区相比较,优势分析侧重于交通压力和保护环境考虑。第4题,属问题讨论类。引导学生回忆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治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然后结合中国地形图,学生讨论治理黄河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山西省和陕西省,山西省又该具体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活动二:该题属于问题讨论类。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展示河南的“地上河”景观,并配一些数据和“地上河”成因分析图加深学生对“地上河”的了解,学生再针对专家对消除“地上河”隐患的看法展开讨论。

猜你喜欢
万里行河西走廊读图
河西走廊的风
在河西走廊聆听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中国梦·法治情
——普法万里行走进红旗渠(一)
读图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读图
读图
读图
中国好人网:第四届“帮好人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