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见证地理的魅力

2013-04-29 00:04姚维国
地理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领海领土岛屿

姚维国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于2012年9月4月抛出的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的论调,打开了中日两国“钓鱼岛之争”的潘多拉盒子;日本政府早在9月2日非法进入钓鱼岛海域进行调查之后,借机于9月10日宣布政府购买“钓鱼岛”,使其“国有化”,令中国政府、国民十分愤慨,相继提出对此“行动”反制的策略、方法,并赋予行动。笔者观察9月初以来的各种反制措施、行动,比较关注“地理反制”措施,认为其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试分析如下。

一、地理反制之“策”

反制的手段、措施有很多种选择,军事反制、外交反制、行政反制、经济反制、地理反制、示威抗议反制等,每一种选择,都可以有充分理由,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效果。从2012年9月以来,我国政府的反制选择中看到了“地理反制”,罗列如表所示。

二、地理反制之“效”

我国政府连续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坐标、领海基点基线等地理反制措施,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让中国公民见识到持续的、分步递进的强有力反制行动,提振了国人的士气,也让世界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和中国的呼声,更让日本看到了中国捍卫海洋领土的决心。理性看待“地理反制”之效能,还有以下几方面效果。

1.增长公民的海洋法理知识

一年以前,我国普通公民对于《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的知识、海洋的重要性等还停留在一般的常识阶段。通过“渤海石油钻井平台泄漏”、“中菲黄岩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等事件,人们对于“蓝色国土”——海洋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一些关于海洋及其疆域的知识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政府、公民都认识到类似于“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紧迫性。这次我国政府采取的系列“地理反制”措施更让公众认识了一些 “领海基线”、“大陆架延伸与海洋界限”等概念的法律界定涵义,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其有效的“公民海洋知识普及”学习行动。

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地理坐标,再加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领海基线”、“大陆架划界案”,使公众对于海洋权益等的认识上升到法理高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引领公众采取务实态度,摆脱“放空话、冲动抵制等”感性举措,理性思考对策,这样也为政府采取有步骤、强有力的系列反制举措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空间。

2.提高公民海洋领土知晓度和关注度

中央电视台天天播报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天气预报,一方面说明它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客观存在,也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于该地区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专题地图和宣传册发行使民众更直观了解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历史,增加了亲切感,“图说钓鱼岛”丰富了表述形式,自有它独到的作用与价值。

宣传册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印刷,将面向国内外广泛发行。发行宣传册就是要向国内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再次阐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和法理事实。尤其是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最新推出,使公众对南海面积、对海域占我国领土比重、以及对钓鱼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有了更直观了解,真实的中国领土版图不再是“鸡”的形状。经常说“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拥有海洋权益的海洋面积自称有40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在我国之前。如今,海底蕴藏丰富的未来能源之一“可燃冰”的利用技术,日本又率先取得突破,这为能源“脱贫”开启了一扇窗户。21世纪是“蓝色的海洋世纪”,保护好我国海洋领土、海洋资源,为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应该成为今天国民关心话题之一。

3.明晰地理教育在海洋维权中的价值

“钓鱼岛”事件其实给国民上了一堂深刻的海洋领土保护及其海洋权益的公共课,中学各学科都可以从认识海洋、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海洋的价值等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海洋教育,提升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和丰富海洋知识,更重要的培育对海洋的情感、认识海洋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方面的必要性较之以往更加紧迫。从我国“地理反制”中,既看到了地理的力量,又更意识到地理教育在公民海洋知识素养提升中的责任。

针对这一背景,地理教育能否思考在教材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补充、地理练习命题中加强海洋知识与海洋能力教育,对于如“领海基线”的涵义、“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公海的权益差异”等在情境中加以强化和落实,并有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海洋”进行实践体验,同时,学校可否走进社区进行海洋知识宣传,普及海洋知识。

三、地理反制之“妙”

1.反制日本侵占钓鱼岛行动的前期思考

日本进一步侵占钓鱼岛的行动,必然激起我国政府、国民的强烈抗议,一时专家、民间人士纷纷出招,网络“声音”纷杂:有高、中、低烈度反制;有软、硬实力不可或缺的反制;有多层次反制建议:中国军方机构中应该增加设置专门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部门、中国应该通过大国外交约束日本、中国应该将“巡钓”(巡视钓鱼岛)常态化;还有武力解决等……从以上各种反制建议中不难看出,专家有专家的谋略、民间自有民间的直白,但对地理坐标、领海基线等地理反制则出现不应有的“盲区”。

2.地理反制日本侵占钓鱼岛行动

在当下,针对“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挑衅,我国政府、民间采取的反制措施是多种的,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用历史来演绎钓鱼岛“前身和今世”,说明它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拿出20世纪70年代以前渔民一直在钓鱼岛进行渔业作业的生产记录和作业海图以及距钓鱼岛0.3海里的渔民照片,说明对其有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派遣渔政船围绕钓鱼岛的巡航,说明我们对其管辖权的行使;开展东海军事演习,依此说明海军的力量和决心;我国民间倡导抵制日货、取消日本旅游的行程、暂停日本货物展览会,重创了日本的经济……

比较各种反制措施,“地理反制”自有其魅力所在。从国家宣布“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岛屿的坐标、领海基线”到国家标准化处理“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名称”,一次次强有力的“地理反制”,见识了“学术”的力量、品味了“法理”的严肃、体会到“标准、规矩”的可敬。地理反制较之其它反制,它更精确、直观,更科学、更有持续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地理反制意在“伐谋”。

其实,早在2012年1月29日日本政府完成了“钓鱼岛及周边附属岛屿名称的暂命名。我国则于2012年3月3日由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龙头鱼岛、鲳鱼岛等其它70个钓鱼岛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和位置描述,并以纸质地图出现。以上表述,一方面说明在争夺海洋领土中日本十分重视“地理方法”、“地理语言”,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跟进的反制行动中,需要作整体的战略思考,并努力使其形成系列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天地图2012版全面上线,中国所辖各岛屿数据、图像信息呈现在电子地图上,数据现实性更强,服务功能更完善,而北斗卫星系统的正式启用,强化了这方面的功能。总之,2012年9月以来,我国对日“购岛”事件采取系列反制行动,其中“地理反制”则见证了反制的力量、魅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领海领土岛屿
国防小课堂 领土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蜿蜒曲折的岛屿迷宫
日向中方询问海警船进九州“领海”意图
没有大海,如何会有岛屿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我是蒜哥
国家海洋局印发《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
世界十大神秘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