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川
关键词:学校安全 平安校园建设 和谐社会
当前,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不同价值观冲突激烈。社会大环境的变动与冲击,加上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以及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各种不利因素的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导致一些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了正常的办学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成为了制约学校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高校必须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为自身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宁静安全的环境。
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平安校园”指的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和谐稳定状态。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优化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如何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使命。
1.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高校是一个小社会,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风向标,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就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高校是高级人才、先进知识与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在高校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平安校园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良性引导作用。
2.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必要保证。和谐稳定成就事业。有安全才能有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才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平安校园建设对于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稳定意识,构建维护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平安校园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平安校园建设旨在建立令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正是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平安校园,应该具备和谐美好的发展愿景、和谐美好的工作生活状态、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样的校园,就能成为温馨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成为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校园,成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1.从外部环境看
一是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不法分子把作案目标转向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二是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波及影响校园。三是学校周边环境恶化,学校安全隐患增多。四是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邪教组织等一直把高校作为颠覆和渗透的重点之一。另外,由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
2.从内部环境看
一是一些高校管理薄弱,矛盾不少,问题突出。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很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举措的出台,各种办学方式的兴起,导致学生数量及层次增多,校内人员来源复杂且流动性强,加大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增加了校园不安全因素。三是一些高校的设施设备短缺或是陈旧老化,加上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因此在防火、防盗、防震、防雷、防爆等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四是高校安全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内部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造成安全认识不够,安保制度执行不严,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主动防范意识,难以应对突发事件。一些高校在安全保卫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落后且配置不到位,安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安保力量薄弱。五是一些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时期,压力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感情等诸多方面,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从而产生了抑郁和焦虑心理。
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既沉重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韩非子·安危》中就说道:“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其意思是“狂奔的马车上不会坐着仲尼,翻了的船下面不会有伯夷。”这句古代哲言很早就告诉我们,树立校园安全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平安校园建设的有效举措
2012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前会见会议代表时指出:“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平安校园”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校园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部分。秩序良好、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校园环境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核心,建设“平安校园”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强新时期的“平安校园”建设,为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1.着力强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发展理念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不可不察也。”出自《大戴礼记》的这句哲言告诫我们:安定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安定安全的;危难危险,也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都是逐渐积累才这样的,不能大意不察。
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党委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要贯穿于高校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报送制度、突发性事件处置机制等,维护高校的长期和谐稳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把安全工作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平安校园建设置于学校乃至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去发展提高。党政领导做到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十分扎实,行动非常自觉。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稳定工作形势,部署安全稳定工作任务,不仅要反复强调加强组织领导,而且明确提出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只要是涉及安全稳定的重要问题或活动,书记、校长都亲自过问或亲临指导,使“安全稳定”这根弦在各级领导的心里绷得很紧。学校党委还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对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形势任务需要,研究提出具体的办法措施。例如,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北京”建设的意见》,巩固深化维稳工作成果与经验,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开展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实践充分证明,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牵动和影响全局的工作,领导多一份重视,学校就多一分安全;领导多一份投入,学校就多一分稳定。反之,就会问题频出,教训不断,带来全局工作的被动。
2.着力构建“平安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落实安全保卫工作的前提。要提升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使平安校园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近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责权明确、措施具体、考评全面、监督到位”的工作机制。例如,协调会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对不能完成责任目标的部门,实行评先进的一票否决制;对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力,导致问题发生,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还要追究经济赔偿责任;对考核先进的部门和个人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实践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科学有效的维稳工作机制。 一是通过网格化管理,组成校园综合防控体系。明确学校每个领导的分管责任和各单位领导的直接责任,从学校党政“一把手”到每位校领导,从机关部门领导到二级单位领导,都有联系的单位和分管的区域,并对其负有安全稳定责任。二是各级主要领导与各管理单位的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做到从学校到各部门、各单位,从各部门、各单位到基层单位和个人,责任一步步明确,一步步细化,形成级级有任务、层层有责任、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经常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问题,责令整改。通过制度固化工作方法,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使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出现之前,切实防止和避免各类问题的发生、发展。四是积极创新工作、创新方法,走出去、请进来,自觉学习其他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紧贴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完善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教育师生时刻绷紧安全稳定工作这根弦,通过课堂、校报、校园网、图板、宣传栏、演讲比赛、印发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应急预案方案的演习演练,特别是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和应对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此外,学校还注意与属地公安机关建立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校园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
3.大力提升平安校园建设的执行力度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才能收到实效。
一是反复抓,抓反复。离开落实的狠劲,就难有实效。学校根据形势任务需要,明确每一个时期、每一项工作、每一条措施的责任主体,逐级建立安全稳定工作落实机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落实这个根本不放,特别是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更要做到常抓不懈。要紧盯工作的弱项和软肋,如在寒暑假、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到责任区域抓工作的落实,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当一些问题再次发生时,必须立即纠正,限时整改,绝不姑息迁就,并对相关责任部门和领导提出批评,通报各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止此类问题的屡屡发生,不会酿成严重后果。二是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靠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因此,学校领导与二级单位建立挂钩联系制度,经常到基层听取意见建议,依靠师生共同把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使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学校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坚持源头预防为主,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诱因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保卫处与各基层单位挂钩,把防范关口前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各单位、各部门更要定期开展以防火、防盗、防不安全事故为重点的安全自查,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动员师生及时整改。对师生反映强烈,自身整改有困难的问题,要迅即逐级报告,直到问题解决。三是“人防、技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随着校园技防系统的不断完善,校园科技打防力度大大加强。从学校技防设施运用情况看,对犯罪分子和有不法动机的行为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特别是对于通过监控录像确定嫌疑人,成功抓获犯罪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学校继续做好完善升级物防、技防系统工作,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实用;尤其要全面用好物防、技防系统,值班人员要科学值守、有效值守,做到先期发现、先期打击,把违法犯罪遏制在初期行动中。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加大人防力度。一方面是搞好专业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是搞好兼职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广大师生安全稳定的自觉意识。注意强化日常管理和值班执勤责任,特别是夜间和重点时段的巡查,发现可疑人员和不和谐情况要主动上前了解,化解矛盾,警惕犯罪。
学校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如何防范和应对学校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社会和大学共同关注的话题。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校园安全的经验,如美国的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综合性的安全演习,法国学校的防范暴力进入课程等,都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参考。
2011年6月16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在出席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时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建设平安校园,从微观上讲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障,从宏观上讲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人才的一项战略行动,其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