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开发学生思维深度的教学策略

2013-04-29 10:27赵飞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开发数学教学

赵飞

【关键词】数学教学 开发 思维深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0450-9889(2013)05A-0052-02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质,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简约化,让数学课在简约中彰显深刻。如:扩展情境,使探究过程更深入;剖析思维,让“内隐学习”更有效;问题引领,让思维发展有落实。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从冗繁走向简约,从肤浅走向深邃,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下面就以上三个方面选取教学中的实例,谈谈个人拙见。

一、扩展情境——让探究过程更深入

案例再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教师出示课件:唐老鸭坐在一辆三角形车轮的汽车里,米老鼠坐在一辆圆形车轮的汽车里。)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谁在汽车里的感觉好?为什么?

生:米老鼠。因为米老鼠坐的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不会颠簸。而唐老鸭坐的汽车的轮子是三角形的,很颠簸。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了今天的知识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

分析与思考:

创设情景是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一种时尚与潮流。有效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要创设,更要提取与利用,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沟通情景和数学本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进行研究。因此,对于如何引入“圆心”的教学,我们可以定格圆车轮,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精彩”就会展现。可将情景扩展如下:

改进与反思:

师:是不是米老鼠坐的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就一定不会颠簸?

(课件演示:车轴没有放在圆心的位置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要想不颠簸,车轴必须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点。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纸片,把纸片当成圆形车轮,动手操作,帮米老鼠找出圆的中心点。

(学生很兴奋地操作起来……)

这样有目的地取舍,使问题的本质凸显。两次思维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使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二、剖析思维——让“内隐学习”更有效

案例再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

原题:一盒水彩笔48枝,先估计3盒大约有多少枝,再用竖式计算。

师:你会估算48×3的结果吗?

生1:把48看作50,则50×3=150(枝),所以48×3的结果大约是150。

生2:48×3的结果肯定小于150。

生3:是的。因为我们把48枝看作50枝,每盒多估了2枝,所以3盒一共有148枝。(生3一定是把48估成50,多估了2,再用150-2=148。)

师: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要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至于多估了多少以后再学……

分析与思考:

课堂上教学资源的生成是动态的,是不可预料的。如果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发现并有效利用,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资源是一种区别于显性知识的“内隐学习”,要想发现和利用,首先要认识到课堂的生成需要被重视和引导,需要宽容和接纳,更需要深入地剖析学生的思维。因此,面对学生的“折腾”,教师在始料未及之余不能手足无措,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发言,冷静分析学生的内在思维,进行因势利导。

改进与反思:

师(微笑着面对生3):你能把想法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3:……

师(重复生3):我们把48枝看作50枝,每盒多估了2枝,所以3盒一共有148枝。(特意把“每盒”与“3盒”的语气说得很重。)

(学生迟疑了一下,有人发现问题。)

生:不对。每盒多估2枝,3盒就多估6枝,所以3盒一共有(150-6=144)枝。

师:妙!你能从算式本身来解释多6吗?

生2:48×3是求48个3,把48估成50算的是50个3,多算了2个3……

非常简单的一节课,在教师的积极引导、深入剖析之下变得充实而深刻,学生在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中理解了两年以后(四年级下册)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实际上,学段之间的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渗透,那么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内隐学习”将会大有好处。

三、问题引领——让思维发展有落实

案例再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探索与实践》

原题:

1.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

(2)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2.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先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步求: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现在长方形长和宽:6×(1+)=9(厘米) 4×(1+)=6(厘米)

现在长方形的面积:9×6=54(平方厘米)

现在面积是原来的:54÷24=

接着让学生确定自己准备画的长方形的大小,并让学生按照问题一的方式求出结果。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无论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现在的面积还都是原来的。

师:同学们真棒!

(全课结束)

分析与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以上过程至少还可以进行三次开发。

改进与反思:

第一次: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变,而现在长方面的面积还是原来的?你们有什么想法或猜测?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在不断变化,只有长和宽都增加没有变,现在的面积都是原来的肯定与长和宽的增加有关系!

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再说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的意思。

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研究。

生分组合作探究……

(几分钟后)

师:请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生1:我们小组把图进行分割(如图:),把原来的长看作2份,现在的长是这样的3份;原来的宽是2份,现在的宽是这样的3份;原来的面积是(2×2=4份),现在的面积就是(3×3=9份),因此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

生2:我们小组把原来的长看作单位“1”,现在的长是原来长的3/2,现在的宽也是原来宽的3/2,所以现在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

第二次:

师: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呢?

生:。

师:都增加呢?

生:。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的分数可以不断地变化,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能不能用生2的想法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引导)

生: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n≠0),则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第三次:

师: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的分率不一样,长增加(m≠0),宽增加(n≠0),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呢?

生: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m、n均不等于0)

生3: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又会怎样呢?

生(齐声):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

以上三次开发,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进行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和全班交流,使低层次的目标(画图和计算得出“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中层次的目标(在学生提出猜想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发现规律)、高层次目标(抽象出模型并类推到其它方面)都有所落实。通过三次引导学生归纳和概括,使抽象性思维逐步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几个实例的后续教学,就较好地凸显了发展的原则,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课堂教学走向“深刻”。

(责编 张向阳)

猜你喜欢
开发数学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