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问题与模式探讨

2013-04-29 10:14王文谦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两岸关系智库民进党

王文谦

摘要:两岸交流势不可挡,然而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却没有一个明晰且制度化的模式。智库作为民进党所倚重的政策咨询机构,在与大陆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无论是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还是出于民进党改变两岸交流格局的需要,如何完善民进党智库与大陆的交流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就民进党智库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厘定;其次分析了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交流的模式;最后对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以提供助益。

关键词:两岸关系;民进党;智库;交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5-0032-06

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交流合作更加积极频繁,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2012年大选的再一次挫败,使民进党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调整两岸政策压力空前。民进党已经认识到要加强与大陆的互动,但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环境、派系斗争等各种因素的阻碍,其与大陆正式的党际交流仍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形下,民进党智库作为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二轨平台”,可以缓解双方敌意,避免沟通不畅,从而逐步建立互信,推动民进党与大陆“一轨交流”的发展。

一、民进党智库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民进党智库的概念

智库,又称“智囊机构”或“智囊团”。作为一种公共研究机构,智库一般是由各个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出供决策者参考的政策理论、战略建议、思想方法等。作为政策制定者所倚重的决策咨询机构,智库在当今世界各个决策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进党智库,即民进党的政策幕僚,是专门为民进党的内外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为民进党提供有效合理、切实可行的政治主张和政策论述,并阐扬民进党的政策理念以影响公共舆论和社会观念。

(二)民进党智库的基本类型

民进党涉及两岸议题的智库不少,如果按照与民进党组织结构、政策制定效力以及与党政关系的紧密亲疏,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基于民进党内外政策需求而专门设立的政策研究制定机构,例如民进党中央党部、民进党政策委员会、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等官方性质的智库。民进党的所谓“中国事务部”2007年被并入“国际事务部”,2012年苏贞昌赢得新一届党主席后重设该机构,隶属于民进党中央党部,现任主任为洪财隆。“中国事务部”主要负责民进党与大陆的联系,召集专家学者,针对两岸关系及大陆政策进行理解和分析。“目前的工作重点,都是在大量的事务性或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两岸交流事件上,包含投保协议、ECFA后续谈判、‘两岸关系条例翻修、陆生纳保等问题”[1]。洪财隆认为“中国事务部”的恢复设置,意味着民进党向大陆表达善意,是其正面看待两岸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即两岸事务不是一般的国际事务。

第二种是与党内某个派系、政治领导人密切相关,具有某个派系色彩或者政治家个人色彩,为这一派系或政治人物发挥政治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机构,如“民进党智库”。“民进党智库”成立于2011年2月23日,编制设于财团法人新境界文教基金会下,是以蔡英文为董事长、吴乃仁直接负责的研究机构。其作用是凝聚民进党党内共识,研究各项议题、讨论及提出相关建议,工作的重点是研议大陆政策、处理大陆事务、强化与大陆的交流。“关于智库的参与人士,第一种类型是基金会董事、民进党中央常务委员等;第二种类型是民进党的前政务官和学者专家等;第三种类型是民进党籍立法委员”[2]。“民进党智库”的定位并非是民进党的党内机构,而更像是蔡英文的私人幕僚。

第三种是较边缘型的智库,如新台湾国策智库、由前新潮流系转型而成的新社会智库、曾有“陈水扁智囊团”之称的台湾智库等。他们在影响与大陆的沟通交流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台湾智库,成立于2001年12月,本土化色彩十分浓厚,强调“以台湾为名,以台湾为念”的理念。在处理与大陆事务方面,台湾智库下设大陆论坛和亚太论坛,大陆论坛主要就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及大陆政治与经济等问题进行研究;亚太论坛主要是分析中国大陆周边战略环境。“台湾智库的组成包括三种层面的人才,第一种是学界或业界大佬,第二种是具有学运背景的返台学者,第三种则是‘新政府官员”[3]。

二、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机遇和挑战

(一)历史机遇

当前,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民进党败选后希望重新执政的压力

2012年大选失利无疑是民进党的又一重大挫败。败选后,蔡英文在党内作的败选检讨将失败归结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却没有直面两岸政策这一关键因素。但是众所周知,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以及长期以来模糊地处理两岸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蔡英文的落选。大选失利掀起了民进党内部各层次人士的反思,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扭转的新局面,民进党要想重返执政,必须要调整两岸政策。就目前状况看,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与大陆的互信基础多,在两岸交流中明显占据有利地位,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民进党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他们深知现行的两岸政策已经成为了民进党与大陆关系调整的一大阻碍。若还坚持一贯僵硬的大陆政策,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进一步丧失在两岸事务中的主导权。这一观点在其党内已形成高度共识,且内部要求反思两岸政策的声音不断增强。他们纷纷表示要调整两岸政策,出台稳定而合理的政策以打破长期以来与大陆较为封闭的关系,加强与大陆交流合作。民进党党内这种态势为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双方互信不足,民进党党内高层人士不便与大陆直接进行正式的党际交流。智库作为非官方的“二轨交流”渠道,可以扮演试行性角色,为两岸关系发展建言献计,以建立双方互信基础,促进交流合作。

2.外部环境的压力

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使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民进党向来把美日当作保护伞,乐意与美日结成政治军事同盟,美日也把民进党当成其处理台海事务的一颗有利棋子,但美日对民进党的支持是建立在其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两岸关系受制于国际大格局,眼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才符合美日的利益。2013年6月苏贞昌访美,希望取得美国的支持,但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以及其封闭的大陆政策一直是美国的顾虑所在。被视为亲台的美国学者葛来仪(Bonnie Glazer)就委婉表示,“如果民进党没有提出一个北京能接受的取代‘九二共识方案,美国为了确保两岸关系稳定,不可能在2016年台湾‘总统大选保持沉默”[4]。这表明一个有稳健执政能力的民进党必须处理好两岸关系,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民进党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化解来自国际社会的顾虑,则难以取信于美日等国的支持。民进党面临外部环境压力,要想获得国际社会认可、重新执政,必然会对两岸政策有所调整,这也为智库与大陆进行交流合作开启了方便之门。

3.台湾内部民意的驱使

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开创了稳定发展的新局面,经贸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大陆对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让台湾人民感受到祖国大陆的诚意,也得到了实惠,两岸人民的感情也更加融洽。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景现已深入台湾民心,维持和平、稳定、发展的道路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因为台湾的主流民意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作用,所以民意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冲击。2012年大选,在两岸议题上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的蔡英文,迫于两岸关系的现实和主流民意的压力,在选举前夕突打“两岸牌”,但结果还是落败。这是因为蔡英文一方面否认“九二共识”、固守“台独”党纲,另一方面又想凭两岸牌获取选票,这种自相矛盾的选举策略自然不能让主流民意信服。若民进党再不进行调整,继续以模糊不清的两岸政策愚弄民众,必然不能消除民众疑惑,取信于民。面对广大民众,民进党想要重返执政地位,就必须认清现实、遵从民意、争取民心,制定出符合主流民意的两岸政策。基于此,智库作为民进党的政策咨询机构,可以在两岸政策议题上为民进党探路,与大陆先行接触。

(二)现实挑战

民进党大陆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民进党内部保守氛围仍然很浓

民进党党内派系众多,各个派系都有自己的智库,目前党内还没有一个能整合各派系共识的智库。在两岸政策的问题上,内部各个派系持有不同的意见。党内走中间路线的派系向来认为“执政比任何基本教义都更重要”[5],如果没有机会执政,民进党将会逐渐萎缩,所以民进党必须修改僵硬的大陆政策,积极和大陆交流互动。但“基本教义派”和保守派并不认为2012年的大选失败在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他们认为倘若改变两岸路线,会失去民进党的选民基础。他们批判主张与大陆交流的人不能坚守台湾本位,认为即使调整当下的两岸政策,选举时大陆还是会支持国民党。况且这些民进党大佬认为从现在到2016年没有大选,即使是2014年的“七合一”选举也是地方性选举,短期内没必要为了迎合大陆对两岸政策进行调整。如果迫于选举需要,民进党只需在选举前夕打打“两岸牌”造势就足够了。由于民进党内部保守氛围很浓,独派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仍然有很强大的牵制力,所以民进党与大陆能否进行实质化的交流前景相当有限,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民进党智库制定与大陆交流合作的路线方针。

2.调整两岸政策涉及蓝绿政治攻防

民进党政策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蓝绿政治攻防的影响,现阶段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政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差异。国民党推行稳健的两岸政策,认为两岸应该和平稳定、共同发展,希望维持“不独、不统、不武”的现状,所以其在大选中凭借着“两岸牌”的优势赢得了不少中间选民的选票。反观民进党,长期扮演着“黑脸”、“反对派”的角色,凡是涉及到与大陆有关的事务,就会站在反对、排斥的立场,结果引起大陆方面不满,两岸关系愈加紧张,在岛内也丧失民心,大选中自然不能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虽然民进党意识到必须调整两岸政策,但是民进党担心一旦两岸政策的调整与国民党趋同,可能会失去其基本盘的支持基础。在民进党内部尚未形成高度共识之前,蓝绿两党在岛内政治攻防中的争夺战,往往很容易使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也不利于智库在与大陆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准则和方向。

两岸政策是当前国民党在岛内政治压制民进党的重要利器,国民党自然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高度关注。虽然国民党鼓励民进党人士多到大陆参访交流,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但是其未必乐于见到这种情形出现。如果民进党改变两岸政策,两岸交流由目前台面上的国、共两角关系转变为国、共、民三角关系,这势必会与国民党争夺台湾的话语权,意味着两岸议题上不再是国民党的“一言堂”,势必会影响到国民党的利益。2012年3月民进党智库学者罗致政的一次学术交流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大陆方面也倍加重视,国民党人则忧心忡忡。民进党智库想要顺利绕开国民党与大陆交流,也未必是件易事。

三、民进党智库与中国大陆交流的基本模式

通过智库与中国大陆接触交流,是民进党与大陆关系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建立双方互信的基础。倘若智库要与中国大陆进行交流,必然需要建立一个准则、制度或模式。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种模式来进行。

(一)参访交流模式

两岸的交流不能仅限于隔空对话,必须进行实地的参访考察才能达到最优效果。陈菊曾以“行销世运观光之名”访问京沪,创造了民进党与大陆新的参访交流模式。当下两岸各种交流团的互访交流热也在持续升温,这些举动对两岸关系的稳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贾庆林曾经说,“我们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6],来大陆走走看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旨,是两岸共谋发展的良好途径。参访交流作为一种广泛灵活的非官方渠道可以让民进党了解大陆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生态,避开一些敏感性的话题,实现交流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共同讨论,双方在实地沟通的基础上,能够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化解正式交流的偏执情绪,做到官方不便于做的事情,却起到官方渠道的效果。此外通过各种学术性的交流,智库可以将大陆对台的政策观念与思想动态反馈于民进党,让民进党内部高层和普通支持者更加了解大陆实情,也能让大陆了解民进党内部的各种意见和看法,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只有互动的频率多了,了解多了,才能消除一些敌意和不实的想法,加深双方感情。目前,民进党智库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大陆进行了沟通交流,虽然明面上没有代表民进党中央的意见,但有“厚积薄发”的趋势。这种循序渐进的交流,为以后的“民、共”交流打下了基础,但怎样形成一个常态性的交流,还需双方多加努力。

(二)议题探讨模式

议题探讨是两岸交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模式,智库可以针对特定议题进行专业化研究,使交流的观点具有扎实的学术与实践基础。每年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都是围绕着相关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所以民进党智库在与大陆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根据两岸民众普遍关心、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可将议题设定为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第一,经济议题。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经济繁荣发展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期待,怎样发展经济,达到双赢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世人瞩目,台湾自然不能忽视大陆这一强大的经济实体。近年来,国共两党积极寻求两岸经贸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稳健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2012年大选中,多数的台湾企业家支持国民党候选人的两岸经济政策,国民党赢得了不少中间选民的选票,最后取得胜利,这给民进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特别是两岸经济议题方面再不谋变,继续坚持保守政策的话,其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会越来越丧失主动权,所以民进党智库可以就经济议题的交流提供两岸商情资讯,制定切实所需的经济政策,为在大陆台商事业发展提供助益,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

第二,文教议题。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文教交流可以使两岸人民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维系精神纽带和增加民族认同感。将文教议题纳入两岸协商有利于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做深层次的探讨,可以借鉴彼此文教方面的先进经验,创造文教交流新格局。借文教交流,台湾人民可以看看大陆近几十年来社会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蜕变,大陆人民也能感受到同属于中华文化下台湾民众文化教育、公民素质、政治发展等方面的进步。福建作为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原乡,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五缘”关系,和台湾的人文风俗、气候环境相类似。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在台湾文化中所占比重很大,作为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两岸可以共同研究以发扬光大。目前,两岸文教交流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例如陆生可以赴台读书,但是由于各种歧视和政策限制问题,很多藩篱亟待打破。这说明两岸在文教层面还有诸多探讨空间。民进党智库可以通过赴陆学术交流活动,与大陆方面交换两岸文教事务方面的意见,为两岸真正的文教交融做铺垫。

第三,社会民生议题。在民众眼中,相对于政治定位、“统独”此类敏感性的议题,社会民生问题更加务实。毕竟社会民生问题更关乎两岸人民疾苦,切乎民众的自身利益。近几十年来,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生需求的不平衡问题已日渐尖锐,如“三农问题”,改革民生问题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文化程度较高的台湾也存在着一系列民生问题引起百姓诟病,如“中小企业发展、中南部地区经济建设与中下阶层的照顾”的“三中问题”历史包袱。对社会民生议题进行探讨,在“三农”问题上,大陆的专家学者可以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农产品附价值,使农民增加收益、改善收入。在“三中”问题上,民进党智库的专家学者可以来陆调研,学习大陆近些年科技产业的先进经验,改善“三中”问题。社会民生问题涉及两岸人民共同利益,必然是共同关注的焦点。双方还可以就两岸社会管理、食品安全、物价上涨等关乎民众安全和利益的问题进行议题探讨以取得共识和进展。

(三)会议论坛模式

过去民进党一直抵触和大陆交流,明确禁止党公职人员不能参加与大陆交流的活动,这给智库的交流带来不便。智库的专家学者往往只能以个人身份跑单帮式访问大陆,不能深入其中,所以智库要与大陆进行议题交流必须构建一个系统化、制度性的对话平台,否则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会议论坛模式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能够使两岸平等对话、和谐共商。智库可以与大陆方面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沙龙聚会、政策研讨会,邀请两岸四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设置特定议题进行研讨并交换意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以保持良性互动、促进相互了解,为建构“一轨对话机制”做准备。

当然,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模式多样,必然不满足于以上三种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探讨来构建两岸交流的最佳模式。

综上所述,民进党2012年台湾地区大选失败后,已经积极正视与中国大陆的交流合作,但能否真正达到与中国大陆的常态化互动,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交流,关键在于民进党是否能够整合内部不同派系的声音,改变现行大陆政策。事实上,民进党想要重塑两岸政策,其关键就是必须要突破“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意识形态,而所谓的“台独”路线长期以来则是民进党稳固选举中基本盘的基础。如果党内保守派持续占上风,一意坚守这个“台独党纲”,和中国大陆的交流只是为了获取政治红利,骗取选民信任,那么所谓民进党智库与中国大陆交流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谈。因此,民进党智库能否与中国大陆进行交流,特别是取得富有成效的交流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民进党中央对两岸交流的态度,取决于民进党政治人物是否理性务实地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1] 洪财隆.民进党多数人盼两岸和谐[EB/OL]. 台海网,(2012-10-19).http://www.taihainet.com/news/ twnews/bilateral/2012-10-19/964011.html.

[2] 蔡英文抛两岸论述回避九二共识,岛内反应两极[EB/OL]. 中国新闻网, (2011-02-24).http://www. chinanews.com/tw/2011/02-24/2864564.shtml.

[3] 由陈水扁智囊担纲的“台湾智库”即将成立[EB/OL].中国台湾网, (2011-12-23).http://www. chinataiwan.org/xwzx/bwkx/200112/t20011223_54829.htm.

[4] 郭正亮:苏贞昌仍不愿启动民共正式交流[EB/ OL].中国评论新闻网, (2013-07-04).http://www. zhgpl.com/doc/1026/1/2/9/102612978.html.

[5] 重入民进党 许信良声称:执政比基本教义重要[EB/OL].人民网, (2008-08-14).http://tw.people. com.cn/BIG5/7663557.html.

[6] 贾庆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EB/OL]. 人民网, (2009-05-17). http://tw. people.com.cn/GB/14810/ 9312926.html.

责任编辑:汪守军

猜你喜欢
两岸关系智库民进党
微智库
微智库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