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2013-04-29 00:44唐华生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参政党文化建设内涵

唐华生

摘要:参政党文化伴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参政党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文化体系,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二要大力开展参政党历史教育,弘扬参政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三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才智;四要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参政党;文化建设;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5-0020-0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1]。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参政党文化伴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不仅是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政党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历史使命。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文化。

一、参政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参政党文化具有鲜明的政党文化特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梅颖曾指出:“参政党文化是参政党理论的根基。加强参政党的文化理论建设,有利于参政党成员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定位”。

根据我国参政党的性质和政党文化的内涵,“参政党文化”主要是指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本党派的政党文化,即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集中反映参政党成员整体的信仰追求、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精神风貌、道德情操,以及对参政党性质、地位、作用的认知、情感、态度和各民主党派的组织特色、制度规范、行为作风等要素的具有参政党特色的文化。参政党文化不仅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沟通感情、增进融和等功能,而且还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从文化的特性来看,参政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超越参政党成员个体而存在,成为参政党行为的基本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发展性,能够逐步引导参政党成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价值取向上取得一致,并对参政党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

二、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参政党的建设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工作目标。众所周知,学习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方式,是个人或组织形成应对各种局面能力的构成基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制胜法宝,也是一个政党在政治舞台上永葆青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不竭源泉。“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中共提出要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型”执政党的党建工作新思路以后,各民主党派随即积极响应,并结合自身建设的现状和实际,以及新形势对参政党提出的新期盼,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是新时期坚持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参政党整体素质、巩固参政党地位、体现参政党进步性和广泛性、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客观需要。面对目前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参政党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要求,建立相关学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供相关物质保障,制定落实激励机制,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参政党成员对学习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有重视和善于学习,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参政党,才能确保各民主党派在政治舞台上的参政党地位,才能适应主动参与和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二)有助于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民主党派一直坚定履行“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3]的政治承诺,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重要职能,并将其作为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参政党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继承同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秀传统,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在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与执政党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赢得了执政党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民众的交口称赞,提升了参政党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当前,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加快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执政党当前重要而极为紧迫的任务,也是参政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整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创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方式,扩大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影响,是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举措,也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应有坚强的领导、稳定的环境、发达的经济,也应该有颇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创造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压迫、争独立、求解放、维和平的历史长河中。到了当代,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相结合,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从意识形态领域的视阈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观点。据此,各民主党派在2012年的相继换届中,均在修改后的党(盟、会)章程中,增加或充实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中国农工民主党在修改后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将“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才智”[4]作为该党的八项任务之一。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加强参政党建设的适时之举和睿智之策。

三、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民主党派的文化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科学化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构建参政党文化体系,从文化的视角来思考党派的建设问题,是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强化自身发展、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参政党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众声喧哗中鼎力使执政党的声音最响亮;二是如何在众说纷纭中助力让政府提供的信息最可信;三是如何在众目睽睽中努力树立参政党的良好形象。通过构建参政党文化来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创新工作内容、提升参政党形象的新思路。

(一)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个国家国民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性格以及民族心理等所形成的现实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升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具体说来,各民主党派在加强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中,首先要在思想上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参政党要积极引导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在参政党广大成员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为中国特色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对多种多样的文化思潮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包容中谋共识,在共识中求发展,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文化,积极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再次,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参政党“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引导广大成员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5],使参政党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之中,为全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大力开展参政党历史教育,弘扬参政党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孕育、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反帝、爱国和追求民主的执着愿望。虽然它们在民主革命时期有时表现出软弱性和动摇性的一面,但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最终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创建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执政党确认为是“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6]的参政党。历史已经证明,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包括贯穿于各民主党派成长、发展、壮大历程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科学、民主、求实的传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共同奋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传统以及“自觉、自主、自为”的自我教育传统等。

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成员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组织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一些成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目前,新一代代表人物已经成为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主体,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期望值比较高,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但与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相比,他们缺乏在复杂环境中的磨炼,缺少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大力开展历史传统教育,弘扬参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是参政党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政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音乐、报纸、刊物、网络等文化载体和借助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阵地,组织广大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章程,充分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越性;继承和发扬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承和发扬参政党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和挚友;继承和发扬各民主党派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和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执着精神,在参政党文化建设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华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态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文物典籍等等”[5]。它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华儿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不竭源泉。

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概括为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他认为,《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决不停止”。这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要胸怀若谷,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因此,“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7]。卢秀华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8]。文化的传承绝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要使人民感悟文化精神、沐浴文化传统,以达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目的。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生活之中,成为我国包括参政党成员在内的各民族群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当前,我国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据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敌对势力实施“西化”、“ 分化”政治图谋的挑战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侵扰。作为中华儿女,各民主党派成员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命,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内容,遵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就拥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

(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参政党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我国参政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作用明显。成员主要由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其中不乏有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他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各民主党派在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巩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念。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如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建国大业》、《肝胆相照》、《民主之澜》、《铁血丹心邓演达》等一批反映民主党派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创伟业的影视剧和其它艺术作品。这不仅丰富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展示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宣传了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参政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们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有力地促进了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构筑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的中坚力量,也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人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加强参政党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基层文化人才生活在基层,最了解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赞许和期盼,最清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最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执政党的大政方针。两支队伍的紧密结合,就能有效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为构建内涵丰富的参政党文化谱写出绚丽多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1-19(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11.

[3] 徐京跃.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光明日报,2013-02-08(1).

[4] 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Z].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12-09.

[5] 刘保民,徐丹,宫利娟.参政党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15-18.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N].人民日报,1990-02-08.

[7] 中华传统文化[EB/OL].(2010-07-15).wenku. baidu.com/view/18821fd380eb629.

[8] 卢秀华.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EB/OL].(2013-05-01). www.360doc.com/content/13/0312/08/90.

责任编辑:汪守军

猜你喜欢
参政党文化建设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论参政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