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学中赏、仿、创三部曲的实践探索

2013-04-29 00:44郑猛达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品赏创造实践

郑猛达

摘 要:在陶艺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赏”促“仿”,由“仿”激“创”的教学三部曲,学习到陶艺大师开放自由的思维和灵活多样的陶艺表现方法,开启了小学陶艺教学新路子,给学校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

关键词:小学生陶艺学习 品赏 创造 实践

泥巴的可塑性极大地吸引着学生,每次来到陶艺教室,学生蜂拥而至,哄抢做陶工具,然后随手拿来一块泥巴敲打一番,我问他们:“今天大家想做什么?”“老师,我想做杯子,我想做笔筒,我想做花瓶,老师,我想做茶壶……”,怎么回事?学生脑海里做陶艺怎么永远是这些内容?我不禁深思,这就是在培养“小陶艺家?”

一 、现状扫描——小学生陶艺学习问题

现象一:学生陶艺学习内容较单一

笔者看到很多学校的陶艺室里作品琳琅满目,但仔细分析展览架上的作品,发现学生往往表现的内容基本逃不出这几类:小茶壶、笔筒,杯子,罐子等。

现象二:学生陶艺作品表现能力弱

小学生的陶艺作品表面处理的往往比较粗拙,他们制作一般三五下就完成,不大追求精细,认为只要像某一样物品就可以了,其他视觉语言,美的法则不大去关注,有时候常常忽略泥巴上自然呈现的肌理效果,更不会在视觉等形式感上考虑形体之间的对比,作品造型模糊,概括夸张等艺术表现能力弱。

现象三:学生欣赏陶艺作品能力低

学生对于看一看,学一学其他人的作品,认识比较单薄,让学生欣赏现代陶艺作品,大部分学生觉得现代陶艺作品做的不如传统陶艺作品好看,他们对现代陶艺大师的作品感到陌生,甚至面对现代陶艺大师的作品他们很难理解,欣赏的时候学生表述的语言大都是“这个东西什么都不像,看不懂,乱七八糟的”。

现象之四:学生创作陶艺作品关注生活不够

童年的孩子天真烂漫,心灵纯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思维单纯,对周围的事物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思维中的形象与实际制作的差距很大,他们往往做陶艺之前兴趣很高,但想法有时过于简单,不能对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联系,往往脱离生活。

二、深度思考——追溯小学陶艺教学问题

1.学生接触陶艺作品机会少,学生不知怎么学

现今学生真正接触优秀大师艺术作品的机会很少,经过调查,发现即使高年级小学生也说不出有几件艺术作品,举办的各种陶艺展览也不多,家长、教师学生接触陶艺作品机会少。

2.教材设置的陶艺内容不完整,老师不知怎么教

小学美术教材在学习实践中发现虽然内容设置上有一定环节性,但是对陶艺教学的方法上没有详尽的一个过程,包括教学参考书上不是非常完整,没有一定意义上能给孩子学习到陶艺的完整过程。

3.现代陶艺大师作品概念模糊

与传统陶艺相比,现代陶艺大师的作品凸显艺术家的个人的思考,所以近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借鉴”式教学法的探索。即让学生通过向陶艺大师学习,在欣赏、分析和了解陶艺大师优秀作品中的陶艺表现语言运用和创作思路构想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将其运用到学生陶艺创作学习中去。

三、学习陶艺大师作品的策略

Abel有句名言:“你向大师学习,你就是大师的学生。”在陶艺教学实践中笔者引领学生欣赏陶艺大师作品,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陶艺大师名作的世界,聆听大师们的心灵情思,参与现代陶艺大师活动,向大师看齐,向大师学习陶艺创作、与大师互动,促进有效的陶艺教学活动。

1.我来“赏”陶艺大师作品

(1)看陶艺大师作品,感受大师想法

1.学习大师艺术创作方法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一课《瓶子新生代》,鼓励学生对瓶子进行创意设计。课堂上学生先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设计,如陶艺作品《秦韵》,陶艺家陈进海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塑造成瓶子,学生能联想秦兵马俑严阵以待的气势。从牛身上,陶艺家提取牛的精神塑造以牛为造型特征的抽象式花瓶,表现作者对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的一种精神追求。从海浪产生灵感做成花瓶,陶艺家赋予花瓶具有激情澎湃之感;借助植物的花卉造型,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借助雨后的春笋生机勃勃的生长状态设计成的春笋花瓶,自然向上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感慨大师创作的作品丰富多彩,似乎所有的一切经过他们的艺术处理怎么可以变得如此新颖,如此有趣。

(2)品陶艺大师作品,感知大师技法

在参观陶艺大师作品展中,学生一开始看展览是走马观花,驻足下来深入欣赏,引导学生感知大师作品。

(3)学陶艺大师作品,感悟大师作法

2011年版《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动作,也是欣赏活动基本方法的一环,表达是欣赏活动中关键的部分,陶艺大师作品独特的设计方法和创作思路带给学生与老师很多方面的思考,引领学生来说一说陶艺大师作品的创作,从中感悟大师陶艺作品的创作内涵。

①学习陶艺大师关注生活热情

大师米罗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创作需要一个引发点。这个引发点,就是生活。到生活中寻找美感,让儿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美得素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生活,拓宽学生陶艺创作的思路。

②体会陶艺大师关注自然精神

现代陶艺大师的作品极尽大师抽象,变形,夸张的“自然型”风格,大师的仿生设计进行模仿、变形或进行重新组合,达到创新造型的目的,许多艺术家曾向自然学习,创作出精彩生动的艺术品。

③探究陶艺大师关注美的语言

陶艺大师很善于用美的法则来表现作品,选取大师作品中的语言带给学生学习,提取出大师陶艺作品身上强化的地方,突出减弱,增强,简约,复杂,等词汇来描绘学生对大师作品形式语言学习。

④品味陶艺大师关注文化追求

陶艺教学重点应突出传承祖国悠久陶文化的特点,陶艺大师中有很多作品凸显文化的功能。

⑤领会陶艺大师关注精神诉求

陶艺大师们的精神磨练,虽然很少在艺术作品上呈现苦难的影子,但他们的作品凝聚着豁达向上的精神追求。很多作品都折射出一种向上的追求,这一点是学生学习陶艺的升华,从育人观角度讲,我们通过陶艺,陶冶的是学生积极向上情操。

2.我来“仿”陶艺大师作品

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精髓,从仿到创,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临摹著名的艺术作品,一步一个台阶,提高学生陶艺表现技能。

(1)仿制陶艺大师作品,借鉴陶艺大师作品成型过程方法

在对大师作品解读欣赏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一位大师的作品试着临摹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创作的过程,尝试仿做。

(2)仿创陶艺大师作品,借鉴陶艺大师作品局部表现方法

借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也易于学生掌握,借鉴大师的创作方法,近距离观察大师的作品,解读其陶艺表现的语言,利用局部借鉴的方法:替换、删减和添加,融入自己的创意。

3、我来“创”陶艺大师作品

“赏”促“仿”,由“仿”激“创”和大师一起来创作作品,学习大师关注社会,与社会同呼吸,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形成,开展大师一起来创一创作品。在现今生活中有很多艺术大师为社会活动创作了很多题材的艺术品,08年的北京奥运、2010的世博会——这样的题材陶艺作品,以此用来赞美奥运精神,世博精神等,给学生欣赏,心目中也树立起对社会的关注。

四、总结与反思

如大师一样从生活中寻找美感,从生活中搜寻素材,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培养起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创作的思路象涌泉一样,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但在向陶艺大师学习作品欣赏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欣赏教学中的评述环节,涉及的很浅,如美术批评一样引领学生深入学习陶艺大师作品效果会更突显,在今后的陶艺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杨景芝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

[3]白 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三墩镇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品赏创造实践
方寸荷花香——品赏邮票上的美丽荷花
品赏油画中的意象风度——读杨三军的风景油画
张峰独唱音乐会品赏札记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