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秋
摘 要: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很兴奋,这个时候就会积极思考,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的状态。从情境创设的角度探寻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以及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力,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重要因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就会有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情感。
一、打造探索性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当是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主体,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学的主线,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创造性的、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会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的质疑精神才会被激发起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以挖掘,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得以良好的培养。
二、打造游戏化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新、好奇等思维特征,小学数学的教学就应当依据小学生的这些特征加上小学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并将知识寓于这些情境之中,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拓展,进而也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组织抢答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选几个代表进行抢答,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打分,得分多的小组胜,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通过课堂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得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同时还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提升,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发扬。
三、打造故事性的学习情境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要多听故事、猜谜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教材,运用讲述故事以及猜谜语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来编出相应的故事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了时、分、秒,另一方面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得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除了讲述故事以及猜谜语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学生打造故事氛围,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造性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教授“比的应用”相应内容时,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江西人向皇帝进贡芋头,一共三筐,每一筐都有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皇帝决定将其中的一筐芋头分给众大臣,并且要按照人均进行分配,和珅听了之后说:“臣认为,一筐芋头180个,先给文武大臣90个,后宫的主管共90个,然后再进行分配。”这时,刘墉说:“皇上,刚才大人所说有所不妥,臣认为在朝的大臣一共56位,90个芋头没法分配,后宫主管34位,也无法做到皇上之前说的按照人均分配。”皇上听了说:“那该怎么分配呢?”这个时候课堂上的学生就会被故事吸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刘墉将解决办法说出来,这样做就能将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得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对学习数学又产生了兴趣。
四、打造操作性的学习情境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以及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来完成。学生自己通过动手获得相应的成效,这样做既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培养,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说,在教授“轴对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形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会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寻其他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夏月.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高效课堂,2011(25).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繁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