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凯明
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攻破围城,那么教师——攻城的引领者,在将文章展现给学生之前,就要选好进入围城的突破口。这也是很多有经验、积极探究的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反复思考的问题。
打开一本平常的教参,它会按照字词、背景、句篇理解、主旨等方面一一介绍,作为给学生加深印象的参考书,应该足够了;上一节传统的语文课,教师会按照导入、整体感知、字词整理、背景介绍、内容分析、主旨归纳等一一深入,作为让学生学到知识的语文课,应该过关了。这样的教参,实用;这样的语文课,四平八稳。也有人批判过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赞扬美国式的教学,美国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讨论中学到了知识,获取了生活的体验。中美的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取长补短,形成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随着多元化的社会,急功近利、奢侈浮华的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阅读危机”使人不安。应先净化校园空气,让学生静心、潜心读书。从读课本精华开始,再广泛涉猎课外名著。学生应自觉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研读课文,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才可能在课内收获更多。
一、目标朗读促进教学
学生朗读存在一个误区,为读而读,有时只见词语,不见篇章。读课文必须有目的地读,这样效果才显著。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朗读。用心地读,可以最直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潜心地读,可以深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明确知道课文的主旨;有感情地读,可以入情入境,促进背诵。
二、潜心提问促进教学
学习课文,特别是名著,可以研究的方面有很多,一节课无法面面俱到,那么就要选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比如,教学《空城计》可分三节课来完成,在分析人物时,就可以抓住“笑”字进行启发分析。笑有奸笑、坏笑、憨笑、假笑、舒心的笑、爽朗的笑、自豪的笑……笑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同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那么诸葛亮的三次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战事情况及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诸葛亮这一充满智慧、谋略和胆识的形象。
三、寻释难点促进教学
在平时备课时,我发现教师有疑难的地方,学生一般也会在这些地方有疑难。那么在学习难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自己是如何攻破难点的方法加以讲授。比如在教学《疑人窃履》之前,我发现有一句话比较难翻译。于是我叫学生将这句话画出来,让他们翻译前面及后面部分,都没有问题,就是中间这句话影响了整段文字的理解。这时该怎么办呢?我让学生将前后文连缀起来,将文章放在一边,分析一下:课文是一则故事,那么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里面有楚人、仆人、友人三个人物,这三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可能怎样发展呢?结合文章题目,抓关键字“窃”字,说明课文这一句不太翻译得明白的文句隐含了一个故事情节,揣测这个故事情节并结合“市”“肆”两个字就能翻译出文句。通过揣测和调用已有的文言知识,文言翻译迎刃而解。通过教学这一文言段落,学生也学到了运用揣测、连缀及已有知识来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背景穿插促进教学
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是了解作品的切入点。考虑到一开始就讲解会影响到课文的第一次感知,可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既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初步体验,又使学生对文章有深层的了解。知人论世对课文的理解很有用。
五、激发潜能促进教学
学生在理解和背诵等方面的能力还有不足,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就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上课的时候提问题,要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给予学生话语权,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六、激发想象促进教学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唤醒、鼓舞他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如品味诗句“清泉石上流”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这幅图,让他们在想象中促进对诗歌的热爱。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有切入点、有深度、有广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也让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