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精彩

2013-04-29 00:14张延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观摩课特级教师青春

张延凤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作为教师,我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乘着改革的浪潮,迎风破浪,扬帆起航。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活动。活动中,有来自不同省市的特级教师为我们上观摩课,这些观摩课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陶醉,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感动。以下是我在听观摩课后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创意教学,循循善诱

余映潮老师执教了《七颗钻石》一课,在教学中,教师教会了学生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很注意由浅入深地引导。如:(1)用简短的文字概说故事。(2)概说故事主人公。(3)从童话特点的角度概说课文。(4)概说这个故事的意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故事内容的概括层层深入,一次比一次全面,培养了感知课文的能力。

余老师的教学语言朴实无华,循循善诱,他是一个智者。如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学生先带到一定的情境中,朗读童话故事就用讲故事的语调来朗读,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读起来很是享受。我想,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朗读课文缺少激情,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在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置了四个阅读训练提示,学生根据提示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及时地加以归纳,并以八个字的形式来概括。当交流到第四个提示时,教师说:“我做了三次示范,我想为难你们一下,你们能不能也用八个字来表达一下呢?”学生的能力被挖掘出来了,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余老师的这个设想非常有创意,他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尝试,去表达,从而解决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教学创意讲究‘新,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

二、青春语文,挥洒激情

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青春”。听了她的课更是如坐春风。《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很多老师曾经也选择这一篇开课,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设想基本是相似的,而王君老师一改常态教学,她把自己以前在上课时获取到的一个信息加以巧妙地创新,用了“还原法”这种教学模式,可谓不同凡响。整个流程,教师带领着学生把一个个疑团解开,拨开云雾见青天,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发言积极踊跃。课堂犹如一个破案现场,教师仿佛就是一名破案高手,看得我们拍手叫好,真的很想参与到其中。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教师用她那独有的见解去教化,使学生又接受了一次人文的洗礼,教学激情澎湃,这样鲜活的语文课堂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最需要的吗?

“让语文教育能保持一种青春状态,能为我们的生活奠基,老师的追求是鲜活的,学生是鲜活的,心灵是鲜活的。”这是王君老师对自己主张的“青春语文”最好的阐释。我们的教师需要拥有青春,更需要保持像孩子们那样青春的心态。用我们青春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那份激情,和他们共享青春!

三、融入生活,巧妙自如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语文课就是一潭死水。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注重与生活的链接。这一点,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以一颗平常心上了一节不平常的课,上出了生活化的语文课。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上,盛老师没有用深刻的语言来剖析人物形象,也没有对情节重点讲解,更没有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化的灌输。我们看到的是散发语文味的“对话活动”。看到的是老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的活动。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谈谈读过的感受。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看法独到,挖掘文本透彻,体现了生活化与语文化的结合。这一节课,师生共同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氛围,老师上得轻松,学生畅所欲言,学得开心。这节课,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想象飞扬、情感丰润的过程。教师的发挥巧妙自如。

活动结束,授课教师们那独特的教学设计令我们赞叹;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教育机智使我们佩服;他们对待教学那种执著的态度给我们启示。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善于反思。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这个过程会有困惑,更会有困难,但是正因为有困惑,才有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动力。希望这种动力酝酿着一种超越,带我走出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观摩课特级教师青春
走进观摩课 拥有大收获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学科价值:数学教材解读的重要视野——由两节同题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摇曳生姿 诵读见长——以“第五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