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 00:14:09林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信念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林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无疑是重中之重,阅读理解本身的不确定性为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尝试阅读,激发创新欲望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去记笔记、背诵,主体意识被忽略,创新意识被淹没。在新课改下,阅读教学更注重从学生主体来引导探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首先,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问自答。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主体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沟通过程,教师无法取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鼓励学生自问自答,就是要让学生应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本,去体会文本所具有的内涵。如在《我的信念》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了“走进作者”、“弄清字词”、“梳清结构”、“我的信念”等几个板块,当学生自读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现。如,在“走进作者”这版块。有的学生不仅对玛丽·居里的相关简介有了了解,还了解了和她相关的一些科学故事;在“我的信念”的板块,学生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信念表达出来,阅读中更深入地去了解什么是信念,进而确定自己的信念。而有的学生也在读的过程中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将这些疑问展示出来后,教师再引导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注重性强了,创新欲望强了,创新也就有了根基。但在尝试性阅读中,教师还是不能完全撒手让学生去读,需要从宏观上给学生一个指导。同时,当学生有了感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及时予以指导。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敢读敢问肯定是积极的,但如果只是提出问题后就不去思考,那无疑只会让阅读没有收获。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中所传递的思想,或是断章取义,那更会让阅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鼓励学生质疑,就是要站在“我”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将自己的思考和其他人的思考对比,让自己在和文本对话中去思考。如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就值得思考。如果说是“我”,“我”在整个事件中只是一个见证人。见证了什么?见证了“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对叔叔(叔叔)的态度,见证了他们在面对叔叔不同时期,或者说拥有不同身份时的态度,正是从他们的态度而看出了资本主义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这也正是小说要表达的思想,那么,“我”自然就不可能成为主人公。那么,菲利普夫妇呢?于勒呢?如果是,又是为什么?不是,又是为什么?如此,当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时,对文章的阅读也就到位了。

二、探究阅读,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但仅仅拥有欲望是不够的,还需以创新思维来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要让思维更流畅、敏捷、独特,要学会变通,还得从基础抓起,然后再学会换位思考。

首先,要从基础知识学习做起。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就是基础性“工作”,也只有拥有了这个基础,创造才有可能。以记叙文阅读为例。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文章中的哪些段落体现出来,能否找到?文章采用的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或是顺叙中有插叙,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有的段落要用倒叙?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还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时间、人物、见闻还是地点,如何去判断?在表达方式上,除了记叙外,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各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样使用的好处是什么?在表现手法上,有过渡、照应、悬念还是抑扬,还是衬托?对于文中的关键句子怎么理解?中心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人物,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物的形象如何?只要抓住了这些,那么一篇记叙文也就基本明朗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并不是建立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提升和拓展。

其次,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换位思考就是置异地而思之,它不仅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一是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换位。就教师而言,在备课过程中,借助教参、网络资源、原有的知识学历来阅读文本,理解自然更深一层。那么,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调节,如果不具备,教师如何去提供这些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理解。这也就有了课堂中借助媒体来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理解等教学方法。二是要引导学生和作者形成换位。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须让自己融入作品中去。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如果你就是鲁迅,你会怎么选择?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那么,你的故乡呢?曹操“观沧海”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豪迈,如果是你面临沧海呢?和作者换位,让自己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融入作品中去体验,这样,阅读理解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体验也才会更深,思维也才会变得更加敏捷。

三、拓展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学以致用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首先,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传统阅读教学中,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学更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就是要将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应用到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出得来”,即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否会想到为人处世?读《谈生命》是否能对自己的生命、生活有一定的思考?是否会想到生命的价值?学了《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将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对祖国的爱?如何敬业与乐业?如此,能将阅读中的感受,阅读中所学到的东西和生活结合起来,创新也就离学生不远了。

其次,还要学会将生活和艺术融合起来,能“走进去”,即能从生活中去思考作品,从“我”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成长的烦恼”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成长中是否有太多的烦恼,如何去面对?是否也可写个“我成长的烦恼”?“狼”是这般狡猾而“顷刻两毙”是否给了我们提示?“母狼”具有如此的智慧,如果是我们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会怎么选择?太多太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和体会,结合生活实践来思考,去创新。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教学中教师还要从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中走出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做起,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志军.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理论版),2010(11).

[2]赵小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3]敬安全.浅谈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5).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信念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发光的信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