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兴趣源于老师的兴趣

2013-04-29 00:14曾丽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作文课习作作文

曾丽艳

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笔者认为,教师的好写能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

一、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起到标杆的作用

教师的写作兴趣,就像是一个标杆树在那里,直接让学生看得到,为学生揭开了文字的奥妙,撩起了写作的神秘面纱,感觉成功就在身边,给了学生无尽想象。实践证明,很多热爱写作的、对写作怀有浓厚兴趣的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无形中教师已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激励,并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写作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不多,能亲自“操刀解牛”的教师更少。部分教师本身对写作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或避免上作文指导课,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是那种只说不练的空头理论家,甚至是没有理论的布置家,一到作文课就放羊,布置了事。有的教师的确认真备了课,但因为没有实践经历,作文课上得很空洞。可以想象,一个对写作不感兴趣的教师,他能有什么热情去教学生?他又怎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如何把课讲得精彩?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持有怀疑,就不可能在写作上下工夫。倘若老师热衷于文学创作,指导课自然会有激情,专题辅导自会出彩,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激发。

二、老师的写作兴趣能让学生“唯师命是从”

教师不但能说会道,还要会写能写,甚至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这样的老师学生最佩服,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刚毕业那几年我担任初中的语文科教学,那时年轻肯钻研,面对学生与老师都叫苦连天的作文创作,我参考了许多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套上条条框框进行实践。结果认真听讲的学生是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转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不少学生为了应付我的要求与考试,他们一写作文就胡抄乱写,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学作文既费时又费脑,背些经典作文考试时抄下去就行了。”后来我便开始尝试写作,向各类报纸杂志投稿,没想到还真的发表了。当我将发表的文章一篇篇地给学生传阅时,他们脸上写满了钦佩。于是,那一届学生在写作上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交上来的习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指导的作文,教师的言传身教就会让学生言听计从,唯师命是从,还有什么学不会的?

三、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让作文指导更到位

教师有写作实践,自然会深谙写作之道,讲作文课时不会面面俱到,却又能挠到痒处,剖析到要害处,能有一双“毒眼”。我喜欢在业余时涂抹文字,更喜欢与学生同题写作,其好处有三:一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体验和丰富写作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甘苦。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观察,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但一个自己没有写作体验和经验的人,这种观察是肤浅的,甚至得出的结论也是偏颇的,而同题写作可以和学生心心相印,很容易形成共鸣。二是对学生习作的诊断准确,针对性强。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个作文时,我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推测,学生定会多数写自己身边幸福的事,而且抓不住题干“其实”;多是写自己身边的事,而打不开更广的选材视野。于是在学生写作的当中,我也进行创作,并且别开生面地运用了名著中的苦难人物祥子、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阿辽沙连成三个片断,通过他们的苦难事迹道出了他们“幸福”的一面,写好后与学生的作文一同上交,结果学生在审题不当与选材角度拓展不宽的情况下,对我所写的作文及指导心服口服。三是教师和学生互相评点,作文课变得生动。一次在写话题作文“桥”时,多数学生对某座桥进行了描写,少部分用了比喻义写“心灵之桥”、“搭起人与人之间的桥”等,而我选取了海峡两岸的“母子情深之桥”的角度进行创作。在点评课上,学生对我所写的持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到主题,小到错字与标点,各抒己见,课堂显得活跃生动。学生在批评老师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启迪,下一次他就有了蠢蠢欲动的超过老师的愿望。这个持久的强烈的愿望,就是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教师对写作有兴趣,才会对写作进行研究,才会对写作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深知写作规律,体会写作五味,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学习写作有多不易,教学中就少些指责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多些稳重。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作文课习作作文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习作展示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