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之拟人

2013-04-29 00:4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格化拟人化拟人

【分点讲解】

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作用在于把一些具体事物人格化。简单来说,拟人就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或思想特征,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体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事物更显生动活泼、自然亲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果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灵活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作的话,那么你笔下的文字既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某种事物的某个特点,同时也具备了拟人化之后才特有的具象效果。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说,我们可以把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把非生物拟人化。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把山、水等各种没有实质生命的个体赋予了人物的思想特征。

如:“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山岭本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可作者却偏偏赋予了山岭不一样的情感特征,使其也变得“盛气凌人”起来了。

2.把有生命的生物拟人化。

这种方法是将人类的情感特征加在自然界的花鸟虫鱼身上,使它们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态度变化。

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在这句话中,鸟儿是一个生命体,但它并不能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里就需要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儿以人类的情感态度,让它也能真正表达出“高兴”的情态特征。

3.把一种极为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人情味。

如:“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在这句话中,冬天是一个没有实体的抽象化的概念,却以一个“赖”字点明了冬天寒冷的气候特征,使冬天这个概念变得更为生动形象。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同学们还是需要注意拟人句中所谓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它们虽然具备了人的某些特征,但仍然保留着事物的许多属性,所以说,它们既是人又是物。因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作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本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支配它们的自然客观规律。

训练

1.将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应地写在括号内。

(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2.请从“二月”“年味儿”“鞭炮”“春联”“孩子们”中任选三个词语组成一段文字,要能体现出过年时浓浓的喜庆气氛。要求:①300字左右;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作。(答题纸自备)

猜你喜欢
人格化拟人化拟人
一词拟人化
拟人句
拟人化研究综述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民营企业发展人格化模式简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