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众所周知,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同时它也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春节即将来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如何迎接它了吗?
【名家谈春节】
童年的春节
□冰 心
我的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选自《冰心散文》)
视点
童年的记忆是一段美好却令人难忘的日子,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热闹的节日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读罢此文,是否也勾起了你对于儿时春节的美好回忆了呢?
【春节撷趣】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各地浓郁的节日氛围吧!
北京:逛庙会赏绝活
春节期间,北京的庙会声势浩大,从地坛、龙潭、白云观、大观园到石景山、东岳庙、莲花池……数十个庙会沸腾了北京城。庙会里摊棚栉比、百戏竞陈,各种杂技、武术、曲艺、杂耍、戏剧等荟萃一市。糖画、毛猴、泥人等平常见不到的儿时玩意儿,也都一一出现在庙会上,让人童心大发。
逛庙会,别忘了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咸味面茶、爆肚、驴打滚、炒肝、豆汁、糖葫芦、糖球儿、粘豆包等一应俱全。经营风味小吃的摊贩支着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满了条案、长凳招呼客人。有的则只将担子或手推独轮车停在街角,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乌镇:古长街上吃长街宴
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坊”是古时乌镇的居民区单位,以前逢年过节,大户人家都会在坊间广开宴席,广邀邻里好友、往来过客同享年福,街坊邻里们沿街摆上桌椅,一张张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
如今的乌镇仍保留着大摆长街宴的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七,延绵数十里的西栅老街上,家家户户沿街支灶搭台、架锅烹煮,空中弥漫着羊肉的香味,再现了明代诗人赵桓所描述的“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尘街上起”的盛况。
平遥:看社火玩背棍
春节期间,走进平遥,铺天盖地的“年味”便扑面而来,仅明清大街上整整闹一个月的“社火节”就足以把这座古城搅热:挂彩灯、搭彩楼、装彩车、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演晋剧、民间技艺展示……老艺人吹起唢呐,广场上涌动着扭秧歌的人影,唐朝时兴起的“晋中社火”,一闹就是上千年。
看罢社火,不妨到明清街市“长升源”觅一壶黄酒,再到“一得客栈”叫上一份酱牛肉。平遥民谣里说:“十五闹社火,一年不生病。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
贵州:助威东方斗牛节
春节期间,贵州的一些苗寨会开展斗牛比赛,斗牛场面虽然没有西班牙斗牛那么华丽,但刺激程度毫不逊色。
贵州开阳平寨的“斗牛节”在当地非常有名,比赛精彩激烈,也颇具民族特色,被誉为“东方斗牛节”。这里的斗牛节分别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举行。斗牛当天,当地及附近的苗族同胞们都盛装打扮聚集到斗牛地点,锣鼓声、声声震天,甚是热闹。斗牛开始之前,各村推举的中间人奔走于各位牛主人之间,了解牛的长度、高度、年龄、体重、角的长势等,然后集中决定谁与谁斗。在征得牛主人同意后,主持人即宣布斗牛开始。按照传统,斗胜的牛会被称为牛王、牛神、牛圣,能为全寨带来荣誉,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崇拜。
【我谈春节】
拜年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伊梦文学社 管新强
过年了,终于又到了我一年一度的“丰收”旺季。过年还没几天,我这不就已经“收获颇丰”了吗?手上立马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红包”,为我的新年增添了无限喜气。于是,我揣上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的钱包转头就向门外跑去,我可是早就盘算好了,过年了嘛,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我先在书店里买了两本喜欢的书,又去超市里挑了一大包喜爱的零食。当我正憧憬着回家好好享受这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盛宴时,却看见邻村的大姐姐正带着家里的老人在挑衣服。他们有说有笑,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我顿时感到自己手里的食品袋变得沉甸甸的,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外公和外婆。舅舅、舅妈工作忙,一年365天待在家里的日子屈指可数,我想,我买的这些零食不也是外婆平时喜欢吃的吗,在我小时候,外婆经常省下多少她爱吃的东西给我啊。
想到这里,我决定把这些美食送到外婆家,两位老人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对了,再去超市买点鱼肉啥的,还要买一种超级美味的海虾。外婆有甲状腺方面的毛病,医生建议她多吃海鲜。我来到海鲜区一看,哇,35元一斤!平时不都30元不到吗?但一想到外婆开心幸福的笑容,35元就35元吧,只有委屈钱包来减减肥了。精挑细选了两斤好虾,又买了几斤上好的五花肉和新鲜的小黄鱼,我一路欢歌地赶往外婆家。
走进外婆家,他们正在吃饭,一见我来了,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强强来了!吃早饭了没?”我回答吃过了,外公又从房里摸出了大把的饼干、糖果塞给我。我说:“今天趁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买了些食品来看看你们。”外婆听了,笑得更灿烂了,外公也在一旁乐着抽烟,眼睛在烟雾里眯成了一条缝。
这时,外婆的邻居李奶奶来借筛子,说儿子媳妇回来了,她打算做她儿媳妇最爱吃的糯米面饼。一看到我带着一大堆食品来看老人,李奶奶对着外婆竖起大拇指赞道:“就说你们有福气吧,强强这才多大呀,就知道孝敬你们二老了。我家的那个还在她娘肚子里呢……”三个老人笑作一团,在暖暖的金色阳光中,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个个都期待着过年,因为每过一年就标志着孩子又长大一岁,老人也添寿一岁。孝敬老人不可少呀!
点评
提到拜年,我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便是大人领着孩子看望老人的场景,要么就是淘气的小孩跳到大人面前要压岁钱的情形。但本文作者却独自一人买了外公、外婆爱吃的食品去探望老人,这个充满温情的画面让人感觉亲切,让读者为他的孝心而赞叹不已。文章叙事流畅,描写生动。另外,探望前的大量心理描写与探望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互为映衬,事件的娓娓叙述与结尾点题的朴实议论也相得益彰。
【指导并置评: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