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 爱孩子意味着什么?根据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的观点,爱孩子意味着促进孩子的完善和父母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 爱;自我完善;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父母要爱孩子,那么父母爱孩子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对父母又意味着什么呢?斯科特·派克在其名著《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点能给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启示。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爱。
一、什么是爱
有的人认为爱是童话中的浪漫,有的人认为爱是全身心的依赖,有的人认为爱是自我牺牲的成全,也有的人认为爱是一种感觉。但派克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爱,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是自己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因此,在书中,派克对爱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也就是说,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意愿,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自我完善的意愿。根据派克的观点,爱孩子就意味着促进孩子的完善、意味着父母的自我完善。
二、促进孩子的完善
(一)父母的爱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孩子推迟满足能力
派克认为父母的爱和照顾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孩子的推迟满足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个体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主要来自父母。此时若缺乏父母的爱与照顾,安全感未得到满足,孩子长大后内心可能产生对世界的不信任感、怀疑感或者恐惧感,他们对未来可能拥有的东西兴趣不大,只关注眼前拥有的一切,缺乏推迟满足能力;而拥有父母爱和照顾的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得到满足。父母做出保证并且以实际行动配合使他们相信,“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家庭和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因此,他们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更愿意忍受暂时的痛苦,以获得更大的满足。在出现问题时也更可能选择直面问题,而不是规避问题,“一切心理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因此,能够很好掌握推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能获得大的成就。
(二)父母的爱能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为自律提供基础
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主要参考信息之一。派克认为,父母对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受到的重视程度越强烈,他们渐渐会树立“我是个有价值的人”的宝贵认知,长大后会拥有强大的自信,敢于面对挑战和挫折;同时,父母的珍视也会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若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照顾,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长大后可能自暴自弃,或从心里否定自己,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或通过怪诞极端的行为吸引孩子和他人的注意,以获得存在感。就是说,会产生心理缺陷或是心理疾病。总之,父母的爱有助于孩子的自尊自爱,自尊自爱是自律的基础,自律在派克看来是解决问题,获得成长的首要方案。
(三)父母的爱通过关注和倾听,使孩子感受到尊重
派克认为关注是爱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我们爱某个人,才会愿意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对方身上,进而帮助对方成长。相对于整个人生阶段来说,儿童期是个体各种基本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孩子在这个时期对自身的关照有限,他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敏感或缺乏处理能力,而且很多时候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父母需要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注,以发现孩子的需要,这种关注是以爱做基础的。关注最常见的形式是倾听,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认真、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通过倾听,父母表现出对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有价值的表达就越多,而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就越多,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孩子学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
(四)父母的爱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促进孩子的成长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和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也就是说真正的爱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而不是把对方完全的纳入在自己的羽翼和掌控之下。每个人都有权利的需要,父母为孩子提供一定的他可以独立掌控的空间,能促进孩子成长。研究表明,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在为人处事方面会更加的成功。
三、父母的自我完善
(一)学会给予孩子安全感
比如说修炼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父母的情绪不稳定,时而问声细语、疼爱有加,时而严声厉色、无情斥责,对待孩子的态度全凭心情,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必然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总在担心下一刻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什么;又比如遵守承诺,有的父母承诺了孩子某件事,但因工作忙、没时间等种种原因没有兑现诺言,这无疑会给孩子满心期待的心浇上一盘冷水,就算是成人也会因他人的爽约而倍感失落。孩子在父母一次次的失约之后,就不会再有期待,不会再相信承诺。孩子本来就是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孩子获得安全感,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
(二)学会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
鼓励、表扬、必要的警告和责备、适时的爱抚等,都能帮助孩子形成自尊自爱。学会鼓励孩子,在他遇到困难时、在他想要退缩时、在他感到不安时、在他犹豫不决时,鼓励他去想象、去思考、去尝试;学会表扬孩子,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表扬,注意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评判,应使用孩子的标准去衡量;必要的警告和责备,张弛有度的对待孩子,当孩子犯错时,绝不姑息,及时指出并纠正。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学会适时的爱抚孩子,人与人之间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是最强烈的,当父母轻柔的抚摸孩子的时候,孩子最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
(三)学会关注和倾听孩子
关注包括方方面面,如孩子的身体发育、知情意和动作行为的发展情况、个性气质特征、智力水平等,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应是细致入微的。俗话说,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关于倾听,派克在书中列举了五种方式,即“直接让孩子闭上嘴”、全不理睬、假装倾听、选择性的倾听、认真地理解地倾听。派克建议父母五种方式综合起来,有选择地权衡运用。倾听孩子讲话有一定的技巧,家长应注意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在倾听时,端正自己的态度和位置,为孩子塑造良好的自我表述氛围,挖掘孩子有价值的表述,并提出适宜的指导。
(四)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他们是独立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想法、观念和感受强加到孩子身上。做到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的比自己更好,因此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的言行举止、选择决定等进行干涉,不停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一心为孩子好,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苦恼。父母一定要改变这样的不合理认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对此,派克在书中引用了纪伯伦的诗来劝导父母,“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佑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领悟了这些诗句,相信父母能建立对待孩子的合理认知,避免不必要的烦恼。
孩子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爱的本质是自我完善,爱孩子意味着促进孩子完善和父母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M·斯科特·派克著,于海生译.少有人走的路[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