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3-04-29 17:37刘海强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农村居民影响因素

刘海强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也影响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入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因素,致力于发现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微观原因,促进宗教在农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影响因素

一、导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更是我们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仍然很单调乏味,从而使宗教有了可乘之机。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现在主要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 亿多人, 宗教活动场所8. 5 万余处, 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宗教团体3 000多个, 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 所。①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问题,这已经成为保持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实现农村诸种社会关系和谐进步的关键。

我国农村宗教问题的概括性研究方面应经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有关农村宗教问题发生的原因、农村宗教活动的特点、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管理等重大问题的全面的实证分析和理论解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晁国庆的《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刘忠卫的《目前我国农村宗教盛行原因之剖析》,胡春霞、周宇峰的《简析宗教信仰与当代农民的心理需要》以及卫金平的《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等文章,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大部分文献探讨原因都是从宏观方面从整个农村的生活环境分析,在微观方面也是探讨农民的心理需求。本文主要从个体层面来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当前生活是否幸福,三年后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家庭年收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以上因素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否有显著性。

二、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现状

从表一可以看出当期我国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没有宗教信仰的占了绝大多数,大约86.03%,在宗教信仰中,信佛教的最多,占了7.66%,其次是民间信仰的,大约占了2.69%,再次就是信仰基督教的,大约占了1.98%,信仰伊斯兰教的,大约占到0.84%,信仰道教以及天主教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小。

三、变量、数据、方法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是否信仰宗教,是虚拟变量。在CGSS2006年问卷中,直接询问的是受访者的宗教信仰状况,为了研究的方便,本研究将宗教信仰状况分为两类,信仰宗教者以及无宗教信仰者,其中1代表有宗教信仰,0代表没有宗教信仰。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当前生活幸福状况,三年后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状况以及2005年家庭的收入状况。在模型中,性别是虚拟变量,其中男性=1,女性=0,年龄与受教育年限都是连续变量,民族是一个类别变量,在模型中是虚拟变量,其中1代表汉族,0代表少数民族。婚姻状况是类别变量,包括三类:未婚,在婚以及离婚或丧偶,在模型中未婚者是参照组,生活幸福状况也是一个类别变量包括三类:不幸福、一般幸福、幸福,在模型中不幸福者是参照组,三年后家庭状况的变化也是一个类别变量,包括越来越好,没什么变化以及越来越差三类,在模型中越来越好者是参照组,2005年家庭的年收入是一个连续变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是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所取的数据。该调查在我国内地除青海、宁夏和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问卷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状况的方方面面,共调查了10151个家庭,其中农村家庭有4951个,本研究选择根据自变量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共得到符合条件的4645个样本。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

四、具体分析

因为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一个二项变量或者虚拟变量。因此,作者选择二项Logit来进行统计估计。模型的方程表达式是:

㏒[p/(1-p)] =α+βX

方程中P 是指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概率,α是常数项,X代表所有自变量的向量,而β是模型估计的所有自变量系数的向量。本研究通过使用嵌套模型具体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因素。模型一是基准模型,包括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以及民族;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受访者的受教育年限;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加入了婚姻状况;模型四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加入了受访者生活幸福程度以及对三年后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模型五在模型四的基础上加入了2005年家庭的年收入的状况。(见表二)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 p < 0.1,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从表三可以看出,从模型一到模型五性别的系数总体上在逐渐下降,表明男性与女性在选择信仰宗教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模型五中性别的系数是-0.293(p<0.01),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男性比女性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odds)要低大约25.4%(1-e-0.293=0.254)。在模型一与模型二中年龄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是有影响的,年龄与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是一个正“U”型的关系,在44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居民选择信仰宗教的几率不断下降,44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逐渐上升。但是在加入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幸福状况,家庭经济的变化状况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后,年龄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变得不显著了。在模型五中,民族的系数是-0.483(p<0.001),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汉族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要比少数民族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低大约38.3%(1-e-0.483=0.383)。从模型二到模型五,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一直是显著的,在模型五中,受教育年限的系数是-0.079(p<0.001),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就会下降约8%(1-e-0.079=0.076)。从模型五我们可以看出在婚的系数是-0.440(p<0.05),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在婚者比未婚者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大约低35.6%(1-e-0.440=0.356)。也就意味相对于在婚者来说,未婚者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更大。但是离婚或丧偶者与未婚者相比在选择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从模型五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个体生活的幸福状况在选择宗教信仰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从模型五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认为未来三年内家庭经济状况没什么变化的比那些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的个体相比,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大约高19%(e0.174-1=0.190)。但是那些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差的农村居民与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者相比,在选择宗教信仰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模型五中,家庭年收入的对数的系数是0.189(p<0.001),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家庭年收入的自然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就会增加大约21%(e0.189-1=0.208)。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农村居民选择信仰宗教更多的还是基于现实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更高,那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农村居民更注重改善当前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寄希望于来生或者上帝。

五、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CGSS2006年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居民选择信仰宗教的个体占总体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只占到了13.76%,而且农村居民宗教信仰比较多元,既有佛教,又有基督教,民间宗教等等。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基数非常大,尽管信仰宗教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信教的总体并不小,据官方2005 年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 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 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 万人,宗教团体3000 多个,在这些教徒中,农村人口占大部分(见《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2005 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信教群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深刻的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从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来看,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女性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要高于男性。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年龄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并不显著。民族是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要更高,这与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几率就越低。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婚者比未婚者更容易选择宗教信仰,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未婚者来说,在婚者生活已经比较稳定,有更多的精力来选择宗教信仰,未婚者需要背负成家立业的压力。离婚或丧偶者与未婚者相比在选择宗教信仰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当前生活的幸福状况对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没有显著的影响。从未来三年内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去年家庭总收入来看,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居民更容易选择宗教信仰,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农村居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养家糊口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信仰宗教。

从上面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不同的状况导致了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当然我们不能抛开整个社会大背景来探讨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成因。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也是一个社会失范的时期,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农村居民选择宗教信仰,因为他们对未来的确定性充满了迷茫。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微观个体层面对宗教信仰选择的影响。正是个体的这些具体的属性导致了在整个社会失范的大背景下的农村居民对宗教信仰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社会,社会的失范也是风险社会的一种表现,当个体对未来的风险感到恐惧时,宗教信仰这种可以寄托来世今生的信仰,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注释:

①杨新生,贾维萍.农村宗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参考文献】

[1]杨新生,贾维萍.农村宗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2]晁国庆.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5.

[3]刘忠卫.目前我国农村宗教盛行原因之剖析[J].青海社会科学,1997.

[4]胡春霞,周宇峰.简析宗教信仰与当代农民的心理需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5]卫金平.对农村宗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农村居民影响因素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