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

2013-04-29 17:37季金凤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

季金凤

【摘要】桑植民歌源于古老的山歌和号子,由于受生活环境、民族习性、审美特点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特定的民族特色和音乐特征。本文通过对桑植民歌的历史发展及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其《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基本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来更好地了解桑植民歌。

【关键词】桑植民歌;音乐特征;演唱特色

一、前言

桑植县于2008 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 “中国民歌之乡”的称号。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越发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丰富的曲调,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感情,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友人对桑植民歌的关注与探究,其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有的对桑植民歌的做了多方面的文化解读,有的从其历史、传承与发展方面着手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桑植民歌独特音乐特征加以探析,并通过分析《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基本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来更好地了解桑植民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马桑树儿搭灯台》作为经典红色歌谣在革命者间广泛流传,成为革命者前进的动力和勇气。现如今,这首歌谣已经是桑植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看似简单的民歌其丰富的音乐素材和文化气息不仅提供了更多的音乐创作元素,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本文将以《马桑树儿搭灯台》为例,对桑植民歌独特的历史背景、音乐特征、演唱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其对桑植民歌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挖掘出更大的艺术价值,对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献出一点绵薄之力。

二、桑植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土家族、苗族长期居住在这里,由于没有文字传承,因此创造的文化大多以口头代代相传,并得到迅速发展。近几年,桑植民歌不断演出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并且获得一致好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2004年春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倾情演唱了一首《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淳朴真挚的民歌震撼了世界。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并且更加完善,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填加了更多新的音乐元素,并且创造了多种新的歌曲形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桑植民歌凭其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现代人的关注。

他们以歌声传递情感、以歌声代替语言,用歌曲来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可以说,桑植民歌成了人们历史文化的记载,比如屈原的《九歌》,它就是楚国人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的最好载体。

三、桑植民歌的特点

(一)曲体结构具有独特性

在曲体结构上,桑植民歌既独特又丰富,既有短小精悍的半句体、一句体、二句体,也有内容丰富的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甚至有六句体和七句体。不同的句体在结构上又有不同的特征,比如一句体、三句体以及五句体,主要是通过歌词的不完整来表现其独特美,其不完整性主要通过乐句为奇数结构以及添加进衬词来体现,而二句体、四句体句式都是工整的结构,如《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前四句已经完成了对夫妻二人即将离别的情境的叙述,按照普遍的创作方式,全曲应该会在此结束,但是不然,在最后加的一句“钥匙不到锁不开”,一个比喻把整首歌曲提升到了一个绝美的境界。

(二)旋律的律动性和节奏变化的特殊性

旋律上的律动性和节奏变化的特殊性是桑植民歌的显著特征之一。像围鼓、打溜子之类的民间打击乐也是桑植人日常生活少不了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些在桑植民歌中也得到了自然而丰富的体现。这种打击乐节奏的加入,使桑植民歌的歌体焕然一新,使歌曲节奏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律动性。

另有一种特别的歌种,被当地人称为“垛垛儿句”,它的特点是在行腔过程中忽然改变节奏关系,使歌曲的旋律更加具有流动感,更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历史过程的再现性

桑植民歌与具有一定的曲调相结合,实质上是一种叙事方式,使其在直白易懂的基础上又不失意境韵味。它的历史再现性体现在其歌词内容,从一定角度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活习俗特点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等,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民族、宗教、军事等,可以说基本反映了桑植人民的基本生活面貌。再现了桑植发展的历史过程。

(四)红色革命歌曲的独特性

桑植既是革命根据地,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大革命时期,在贺龙领导下,当地的桑植人民迅速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桑植县也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流传着的红色歌谣,给革命工作者输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价值。本文将要探讨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这首原本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歌谣,经过红色土地的浸染有了更多新的意涵,充分展现了桑植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桑植女性坚贞的革命气节。

四、《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基本音乐特征

(一)《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背景

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倭寇为患,苏区各族人民伴着《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歌声踊跃参加革命战斗,出现了“妻子送郎当红军,母亲送儿杀敌人”的画面。此时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强烈地表达了苏区军民同心, 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情怀。在1987年有工作者再次进行民间歌谣采集时,经过考察审定正式将这首红色革命歌谣确定为桑植土家族革命歌谣。

从《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历史起源来看,从最初它就是一首蕴含革命精神的红色民族歌谣,也是一首表现儿女爱情的民间歌谣,它唱出的不仅是土家族儿女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还有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虽然我们看不到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也听不见振奋的呐喊,但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却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精神。致使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湘西儿女都在心中响起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声。

(二) 《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特征

《马桑树儿搭灯台》为五句体桑植民歌,运用了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前四句已经完整地叙述夫妻二人即将离别的情境,按照普遍的创作方式,全曲应该会在此结束,但是不然,在最后加的一句“钥匙不到锁不开”,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提升到了一个绝美的境界。

1、节奏和拍子使用贴切合理

桑植民歌具有特殊的节奏组合形态。该曲则充分地运用了二八和八十六、大幅点等节奏型,如第四乐句(谱例1)的节奏型为: 二八、前八后十六,大副点,二八、四十六,这样的节奏让整首歌曲快慢组合,让人感觉既 舒缓缠绵,但又不失灵动。

谱例1:

歌曲在节奏的有序进行中,巧妙地把2/4和3/4拍子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的细腻和波动。(谱例2)

谱例2:

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人物内在感情的变化,心中那份悠长的思念与对革命的决心。

2、变化重复、联缀的旋律发展手法

民歌最初起源于山歌和号子,但是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并不能完全通过山歌和号子简短的旋律表达出,从而人们将旋律重复演唱,但有时会给人以旋律发展缺乏动力的感觉,于是人们在使用重复手法时,稍作变化,即所谓的变化重复,同时在变化重复中又借用另一首歌曲中的某一乐句或乐段,即所谓的的联缀手法。在这首歌中,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前两小节采用的是完全重复手法,但后面两小节的旋律稍微作了变化,联缀了《筛子关门眼睛多》的起始句,全曲通过采用变化重复、联缀的旋律发展手法,集中了桑植民歌的精华乐段。

五、《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色

(一)歌词分析

从歌词我们能够看出,整首歌都带着浓重的桑植民歌的风味,在歌词上桑植民歌中典型的儿化音与衬词使用很频繁,给人的感觉质朴而亲切。歌词总共只有五句,但是歌词与旋律之间结合紧密,演唱起来流畅自然,随着婉转的旋律响起,唱起质朴纯美的歌词,就像我们在讲述一段坚贞的革命爱情故事。句式为七言五句体,歌曲中,第一大句是丈夫对妻子的不舍与思念,而后一大句则是妻子坚贞等待的誓言,曲折地反映了夫妻无尽的思念,不悔的爱恋。歌词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自然贴切。整首作品绕着婉转的旋律,舒缓悠悠,就像一泓山泉水一样,清澈,自然,明亮。闭眼细听,还会闻到淡淡的忧伤,丝丝扣人心弦。

(二)曲调分析

在曲调上,《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五声羽调式民歌。骨干音是由“6”、“1”、“2”、“3”、“5”构成。歌曲的主体部分为五句山歌,这五句其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句。旋律线条走向基本相同。

第一大句:“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最后一个“哟”字的重音落到了“6”。紧接着的第二句则是直接从“6”音开始,这样使歌曲的小调风格得到加强与突出。(谱例3)

谱例3

第二大句“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年两年我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也处栽哟”,这两个乐句的旋律相互呼应、衔接自然流畅。主体部分的旋律按照原样反复了之后,再接上歌曲的副歌,总共由四个小乐句组成。

乐曲最终收拢在“6”音上。曲调为五声羽调式,这种音调风格在湖南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谱例4)

(三)演唱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小调歌曲,词曲短小精致,感情真挚淳朴。歌曲中有许多衬词,衬词的运用加强了整首歌的地方性与民间性以及音乐的语言表现性,如歌曲中典型的“哟”“呀”“吔”,这样不仅使旋律得以更加的丰富饱满,也使得这首歌更具地方特色与乡土特色。桑植民歌的一大特色是用气声演唱,发声后突然收回,嘴唇、舌头、喉结配合,真假声转换自然。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演唱技巧与独特的民族语言有机结合。在感情方面,整首歌舒缓绵延,清远悠长,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夫妻之间的对白,但其中却饱含了夫妻之间深深的思念和对爱情坚贞的承诺,试想心爱的人踏上为了国家为了革命的征程,从此生死未卜,天涯两相望,却始终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大爱怎叫人不为之深深感动。全曲如泣如诉,但又不失激情磅礴之大气,令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

六、结论

桑植这片悠远宁静的土地,它延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歌,同时又以其鲜明的革命和地方特色发展了我国的民族歌谣。本文探讨了桑植民歌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并以《马桑树儿搭灯台》为例对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探究,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以及演唱特色等方面证明了桑植民歌具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充足的文化气息,它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关注与研究,这不仅是对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推动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不同的土壤孕育出不同的民歌,不同的文化。《马桑树儿搭灯台》也代表性地折射了在土地革命时期,湘西儿女们积极加入革命队伍的勇气,赞颂了人民坚贞的爱情和崇高的信念。能够孕育出如此动人的民歌与桑植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审美情趣等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关注,挖掘出更大的艺术价值,对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舒达.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探析[J].音乐创作,2010.

[2]侯碧云,彭梦麟,谷晓华.桑植民歌的艺术特征[J].艺海,2006.

[3]王爱晖,唐莉敏.试析比喻在桑植民歌歌词中的运用[J].民族论坛,2010.

[4]覃海建.桑植民歌在旅游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5]向佐绒.桑植民歌的现状与传承发展[J].艺海,2010.

[6]郭铁军,余晓华,余鸽子.流金溢彩的桑植民歌[J].新湘评论,2010.

[7]舒达.谈如何运用桑植民歌不同素材进行歌曲创作[J].艺术教育,2010.

[8]董海燕,汤志平.湖南桑植民歌艺术特色初探[J].时代文学,2009.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领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