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

2013-04-29 07:51卢浩宇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演进辅导员制度

卢浩宇

【摘要】辅导员制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证,理清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历程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初创期、挫折期、恢复期、转型期和成熟期,其辅导员制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将不断发挥重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制度;演进

辅导员制度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历程可以把握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萌芽期:战争时期政治指导员制度(1924~1949)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校中就配备专门的政治工作干部——政治指导员,是抗日军政大学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设立的制度,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确立的缘起和基础。[1]其特点是:(1)较长历史过程。从黄埔军校政治指导员到南昌起义的政治指导员制度,以及“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的“党代会”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中的政治指导员,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2)对学生的管理是基层学员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各项工作。(3)军事化管理。将学员编成若干大队,下设支部和中队。学校设有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政治部给大队配备政治委员,支部配备政治协理员,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

这个时期的政治指导员具有重政治、轻业务的特点,维护国家和政权的稳定是他们的首要职责,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二、初创期:“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确立(1950~1965)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在继承我军政治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于1950年颁布了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高等学校暂行规定》,将学生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高校任务的首要条款。195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标志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2]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选拔业务素质好、思想政治觉悟高的高年级学生“半脱产”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种政治辅导员制度被称为“双肩挑”,即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开始明确辅导员的身份,确立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2)政治辅导员多为兼职,来源广泛,说明这一时期政治辅导员制度和机构还不健全。

三、挫折期: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破坏(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经过十七年建立起来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被破坏,在极“左”思潮的破坏下,高校党组织被冲垮,许多政治辅导员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高校教学完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的混乱状态,[3]辅导员制度全面瘫痪。

四、恢复期:工作领域扩展到思政教育领域(1977~1989)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高校教育工作一系列政策、方针的问题。教育部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草修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恢复了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198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制度,并在人员选聘、职称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1984年,教育部决定从部分院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用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各规格的专门人才。[4]1989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和其他教师同步进行,有利于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在继续坚持“双肩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拓宽辅导员的发展通道,在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改善辅导员职称结构、岗位培训、队伍管理等方面有了政策规定。(2)辅导员工作从政治工作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按照学科专业化模式培养后备人才。

五、转型期:辅导员专业化进一步发展(1990~20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思潮碰撞,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1990年至1999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有操作性的建议。[5]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辅导员制度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作为辅导员制度建设的重点,辅导员队伍逐渐壮大,但辅导员队伍建设尚无实质性的突破,辅导员工作职责呈现泛化趋势。

六、成熟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向(2004至今)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处于一线,和学生打交道最多,是做好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将辅导员定位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特别提出辅导员职称评定,专职辅导员发展等问题。在政策层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导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强调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2006年9月,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培养与发展、要求与职责、考核与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专业化时代。[6]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辅导员角色清晰,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央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辅导员选拔、管理、激励的机制。

回顾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模式是从兼职到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辅导员队伍发展模式,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地位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功能定位向着大学生“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目标迈进,发展道路上向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前线。

【参考文献】

[1]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2).

[2]黄林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1).

[3]刘刚.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112~114.

[4]杜向民.擅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7).

[5]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22.

[6]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13.

猜你喜欢
演进辅导员制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