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历史观

2013-04-29 07:00邓晶晶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历史观共同体

邓晶晶

【摘要】犹太教中的安息日旨在使创造与休养生息同步,人类的创造史与自然史同步,创造与人类自身肉体、生命的自然规律一致。无论是近代自然科学还是基督教背景下,历史的单数主体正一味地追求历史的进步。创建生态美学把按人主体的思考转为按共同体的思考的同时,需使自然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共时化。美学史应基于自然的历史与人类历史的共时化上,建立复数的共同体的美学史。

【关键词】安息日;共同体;历史观

安息日,在希伯来语中发音为“shabbat”(啥巴特)该词的动词词根为shavat,涵义是“休息”、“停止”,[1]是犹太人的圣日,是上帝与人类关于平等的契约。在《出埃及记》第二十三章十二节重复强调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驴也歇息,使婢女的儿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畅。因此,在安息日,上帝不仅命令人休息还使动物休息。安息日即是使异化的人解放的日子,在安息日所有被造物恢复了原初“自我”。

安息年及禧年是安息日这一时间制度的延伸,分别指第七年与第五十年。《圣经·利末记》(25:1-7)中,上帝规定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且规定第五十年必为禧年,要当作圣年,在遍地要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利未记25:8—12)禧年对土产的规定与安息年相似。

安息日是上帝对创造完成的第七天的祝福[2]。所以上帝对安息日这“时间的祝福”与前六天对“物的祝福”不同,对安息日的祝福即是对前六天所有“被造物”的祝福,在安息日,所有被造物以相互寓居的“共同体”而存在[3],上帝寓居于他的创造物中,人类寓居自然中。安息日不同于基督教的主日,它救赎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自然,它不仅拯救人们的生存观念、生命意识,且拯救人类的历史观。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中,物被边缘化,自然的历史消失殆尽。因而创建生态美学把按人主体的思考转为按共同体的思考的同时,需使自然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共时化。

安息日还超越自身指向安息年、禧年,在安息年、禧年,按照以色列与上帝契约,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状态被恢复。反过来,安息年又超越自身,指向弥赛亚时代的未来,每个安息日都是对世界救赎的神圣期待。[4]上帝对安息日的圣化是对原初生态和谐关系的圣化,是对诗意生存的祝福与维持。美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样态,美学史应基于自然的历史与人类历史的共时化上,建立共同体的美学史。

一、共同体的历史观

建立自然与人类共同体的历史,需做到第一,问题之源也是解决之道,寻找人类中心主义历史产生之源;第二,学习早期人类智慧,借鉴以色列人安息日之共同体时间观。

历史的人类中心化,是世界人类中心的反映,具体反映为哲学上肉体与精神的分离、宗教上天和地的分离、科学上技术与自然的分离等。“从我们所知的作为近代的实验一开始,历史和自然就被认为是彼此对立的。……而关于时间、变化、偶然性和可能事物的经验则全部留给人类历史。一种关于没有历史的自然的观点发展起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自然的历史的观点。”[5]在近代史中,自然被隐逸,至多扮演一个边缘角色。直到现在,人类历史的创造物只不过导致自然的耗竭。这是人类中心主义历史观的科学之因。

当然,人类中心也是基督教神学史的特征,“神学人类学”成了基督教的主题。由于把历史而非把自然看作启示的场所;由于强调人类有别于其它被造物的独特性,基督教神学破坏了古人对大地的尊重,开辟了剥削地球的先河。[6]

故而,无论是近代自然科学还是基督教背景下,历史的单数主体正一味地追求历史的进步。基督教是从时间的维度上而不是从空间的维度来看天国;近代哲学和科技也“恰当”地把基督教的天国拿到俗世,发展出人类历史的天国,所以为了快速迈进人之天国,诞生了唯科技主义、唯经济利益、唯功用、唯权利至上等观念。

人类单数的历史外在表征为一味地追求单线时间上的进步。在时间上,想要和时间一样快,这是人类的上帝情结。因而,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都成了“成本——效益”的关系,不管是空间的关系还是时间的关系都不可能是平衡的。生态社会需均衡系统,以便对历史的片面进步加以限制,使之可持续;以均衡为基础才有生态美。

“在早期阶段,各个民族都有各自复数形式的‘历史……实际上,从来不存在单数形式的‘普遍历史。”[7]所以,要建立共同体的历史,就需溯回到古以色列人的安息日。在安息日,历史的主体是复数的,所有被造物在空间上得以融合,过去和未来也得以融汇。安息日是上帝、自然、人和平的开始,是上帝的和平令。如果人类对上帝原初创建的安息日没有体验,不予庆祝,就将永远不会有与自然的和平。[8]所以,敬仰安息日,生命共存才有可能。如果没有安息日的“休息”,历史就会成为人类的自我毁灭史。由安息日、安息年及禧年构成的时间制度的回溯意义与弥赛亚的终末意义使未来与过去联合,人类和自然期遇。安息日使以“自然—人类”的共同体历史代替了人类中心的历史。自然不是为人类利益而存在,人和自然都是为上帝的荣耀而存在。在安息日,所有系统都是健康的、和谐的,这是上帝与创造物共同体所赞美的。

二、共同体的美学史观

在人的意志统领下发展,人类毫不客气地把历史变为人类中心控制下的历史,美学史也不例外。美学本来就是自然的与艺术的美学,然而,美学史中,艺术一直占主角地位,艺术哲学也便堂而皇之有了等同于美学的地位。美,从本质上说是存在状态、生命的状态、世界的状态、人文的状态……没有生命美何来艺术,从美学本身含有生态品格来说,生态美才是美学的根本所在和反映。但生态美学也并非美学史的终末阶段,它应是起点。生态美学也不是一阶段之事,而是永续的。

单一直线式的历史观,当然扰乱了存在的共同体、生态的平衡,摧毁了生命的和谐。这样的历史是人类强迫自然服从人类意志和意图的工具。因此,建立发展生态美学,要对历史概念本身作出审判,并把这一概念综合到更广的自然概念中。莫尔特曼曾说:“现在的未来注定面向人类的历史时间与自然的时间的节律——生态系统地球的节律和人类身体的生物节律——的共时化。要么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将达到融洽的和谐,要么人类历史在生态死亡中面临自己不可挽回的末日。”[9]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共时化,才是历史的本色;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共时化之路应是美学的基本之路,建立共同体的美学史观,对历史中不同美学范畴进行圆融理解,发挥生态美学的回溯性,才能使生态美学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本质上是研究所有生命和社会存在状态的学问。安息日、安息年及禧年的“休息”不仅是对以上内容的“思考”,其宁静之美、万物同欢之美还是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在安息日上帝的临在里,所有生命得到了最具荣耀的肯定;生活步调愈快,生活得愈表面,并错失深度的生命体验。人类于安息中,放松并开始放慢脚步,享受生命,获得生命的意义。“人类越是在存在的欢愉中而不是在行动与成功中发现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就越能更好地限制他们经济的、社会的与政治的历史。正是近代历史的压力使人类成为神经质和病态的。他们只有学会在所有活动中保持宁静和安详,才能恢复健康。”[10]

健康的社会、生命不能奴役于单数历史的发展,地上的“天国”非人类努力前进的结果,而是万物休养生息、共同寓居的结果。历史不是人类的创造史而是万物感应的过程。因而,安息日对永远只有一个目标、一个中心的历史、一种进步的现代人来说,起修正意义。

注释:

[1]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0.

[2][3][4][5][6][7][8][9][10][德]于尔根·莫尔特曼著,隗仁莲,苏贤贵,宋炳延译.创造中的上帝:生态的创造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80,5,14,191,5,189,375,175,194.

猜你喜欢
历史观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翻译历史观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