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探求诗意

2013-04-29 07:00于金辉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夏衍剧作家剧作

于金辉

【摘要】在抗战时期,现实题材话剧剧作家们在时代的要求下,开始沉潜于现实生活之中,从生活出发描绘生活本身、在表现生活中实现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关键词】生活戏剧;诗意生活

生活戏剧,常常用极为精细的现实主义笔法来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试图挖掘和展示生活中人灵魂深处人性的复杂与微妙。剧作家并不拘于对琐碎生活的展示,更多的是关注人在生活中的醒悟,也不满足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摹,而是力图表达生活中的诗意。

随着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时代情绪和民众心理也随之而变,这一时期现实题材话剧创作“从性急的呼喊到切实地申诉,从拙直的说明到细致的描写,从感情的投掷到情绪的渗透”,以曹禺的创作为例,如果说“《蜕变》是曹禺将个人话语融入时代话语中的自觉努力”,那么《北京人》无疑是剧作家回归自我、回归生活的努力,在这部剧作中,个人话语和时代话语都统统融入到了现实的生活中,在生活中进行“接地气”的反思,剧作致力于对生活描绘的神形兼备,却不贪婪地做时代的录像机,“在这个戏里,瑞贞觉悟了,愫方也觉悟了,我清楚地懂得她们逃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延安。但是我没有点明。她们由袁任敢带到了天津,检查很严,又是在日本占领的地区。这样写,不但要写到日本侵略军,当然把抗战也要连上了。这么一个写法,戏就走了‘神,古老的感觉出不来,非抽调不可。……现实主义当然要写时代,但不一定把那个时代的事都写进去”。与此相类似的是,许多的剧作家开始在战争的硝烟中,去体察生活的味道,感悟战争给生活带来的时代感,这是作家回归自我、回归个体、回归生活的转变,这就是对生活戏剧的探索。

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都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对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的描绘,在自然与朴实中渗透着强烈的时代感。《夜上海》描绘了梅岭春一家逃难到上海以后的各种生活遭遇,虽然最后也写了梅岭春有心去参加游击队而周小云、周云姑决定去参加游击队,这是在现实所逼下,生活自主的选择。在剧作中反映出时代特点的生活场景比比皆是,例如赵贞分饼、李妈被抢、赵贞赶走吴姬等,作者自言:“《夜上海》我大胆地使用了非常缺少一般所说的戏剧性的生活与人物的素描”,在剧作中,没有表面上紧张、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与事件场景,也没有政治口号式的宣传与鼓动,而是着意于从生活的潜流中真实地写出人物、写出性格、写出社会和生活本身,是生活与社会在向观众呐喊求助,而不是剧作家主动地去鼓动观众。如果说《夜上海》中表现了生活中的“熬”,那么三年之后脱离孤岛之后创作的《长夜行》则是表现了生活中“斗”的精神,在孤岛的生活中表现了孤岛知识分子坚守节操、觉醒斗争。在这样艰苦的生活中,沈春发搞投机发财来买老婆,褚冠球进了伪教育部当了汉奸,剧作家对苦难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这样的生活面前,俞味辛一家能够坚守节操不失足,令人肃然起敬。《夜上海》《长夜行》这两部现实题材的剧作中,没有表面上紧张、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与事件场景,也没有政治口号式的宣传与鼓动,而是着意于从生活的潜流中真实地写出人物、写出性格、写出社会和生活本身,是生活与社会在向观众呐喊求助,而不是剧作家主动地去鼓动观众,揭示的主旨也是生活经验的要求,而不是剧作家主观意志的空洞呐喊。

夏衍的《水乡吟》和《芳草天涯》,都是立足于对小人物或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逼真的世态生活中,冷静地表现人物心灵的企求与情感的纠葛的现实题材剧作。《水乡吟》的第一幕的景物描写就透着浙西水乡浓郁的乡村气息,幕启时何漱兰与何大媛正在挑花线的场景更是透着生活的气息。俞颂平的到来,给何家如死水的生活带来微澜,当他走后,何家的生活似乎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就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爱国热心、保护抗日战士的老农何裕甫,纯朴热情的女青年何漱兰、胆小却忠厚正义的小公务员何廉生、不讨人喜却淳朴单纯的野孩子何大媛、婚姻不幸而感伤痛苦却能支持爱人俞颂平再赴战场的梅漪,都在无意识地充当着剧作家眼中的春潮——“眼看得见的是几乎无可挽救的土堤般的溃决,眼看不见的却象是遇到阻力而更显出了它威力的春潮”,剧作家有意将浙西人对侵略者的武装反抗推到了幕后,而表现浙西人的生活,在生活中蕴含着反抗与爆发的内涵。在《芳草天涯》中,剧作家更是细致地描写了尚志恢一家日常琐碎的生活,这主要是体现在第二幕给石咏芬祝寿和第三幕躲警报的生活场景,这样烦躁、压抑的生活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的,剧作家意在通过尚志恢的家庭生活与他应有的理想与事业之间的矛盾来说明:社会的病态影响得是正常的生活,最终受害的生活中这些苦苦挣扎的普通人,要想改变生活的境遇就只有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改变造成痛苦的源泉——这个病态的社会。

战时现实题材的生活戏剧一般都着墨于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从平凡细微的生活中去探究社会问题,试图找寻民族生机。这种对诗意生活主题的探索、对平淡深蕴风格的追求,无疑与在硝烟中拼搏、血与火中呐喊的抗战前期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体现出现实主义思潮在抗战后期趋于深沉隽永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夏衍.夏衍戏剧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2]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曹禺.曹禺全集[M].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4]于伶.于伶剧作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5]夏衍.夏衍剧作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猜你喜欢
夏衍剧作家剧作
剧作家王辉
夏衍巧改剃头诗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夏衍的不敢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