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调节的方法。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刚刚进人人生崭新阶段的高职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对自己的期望并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现实环境中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处理,将来的人生规划,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对未来的世界向往与眼前的境遇的对比,种种的渴望与希冀,种种的压力和无奈,一股脑地冲向年轻的学子,考验着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发生和报道的大量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自杀轻生等案例,反映出目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并有上升趋势,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应
生活上的不适应。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没有归属感,常常会有孤独感。学习上的不适应。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人学的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往往产生厌学情绪。其次,高职学习过程相对于初、高中的“保姆”式管理要放松许多,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产生困惑和迷茫。
1.2 沟通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
目前高职学生中很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往往个性独立,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法,这让学生之间的相处更为复杂,而部分高职学生又缺乏有效沟通的办法,面对校园里的集体生活和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交往压力与恐惧。
1.3 依赖互联网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已成为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部分高职学生特别依恋互联网。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企图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填补现实中的心理空白。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往往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所吸引。因此,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都浪费在虚拟的网络上,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成瘾。互联网改变了学生交往的方式,把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这种交往不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实实在在的,大学生如果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会使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容易使人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等情绪;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不良信息和不道德行为,不利于学生形成真诚的交往心态,容易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过于迷恋互联网,常会产生如下不良心理: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受阻;网络孤独,交往心理变异;人际情感的疏远和缺损;网上生活偏差——“网恋”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才能及得到解决。
1.4 逆反心理强,缺乏责任意识
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在遭受挫折后,倾向于把原因更多地归结到学校、社会和家庭,产生不信任的逆反心理,甚至用对立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以致纪律松散,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比如,学校既定的学生行为规范,很难得到所有学生的完全遵守,有些学生只是部分接受,甚至有的学生公开拒绝并表现出相应的叛逆行为。
二、预防和矫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因阶段不同而各不相同。大学第一年,学生集中表现为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困难、专业不理想、人际交往等问题;大学第二年,学生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大学第三年,学生集中在择业、未来发展、自我表现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等问题。针对高职学生在校各个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规律性,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更应承担艰巨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2.1 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生入学初期,应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依据问卷结果,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调适,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如利用校园的广播、网页、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通过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特别是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教育,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在自我调节无效的情况下应主动寻求帮助。
2.2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其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心智潜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同时,也可聘请心理专家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顾问,不定期地举办心理知识讲座,通过专家辅导来发现问题、疏导问题、解决问题。
2.3 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胜任医“心”、育“心”的心理辅导职责
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起点。首先,要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学会自我调整;其次,努力培养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环境,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也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展现优势,培养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和技能比赛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总之,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采取具体措施,为大学生的心灵成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