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04-29 05:21陈建国秦洪英
教育界·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陈建国 秦洪英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其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同应用专业结合,改革信息技术课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措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专业结合

一、 相关背景

信息技术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否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直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当前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里,离开信息技术,几乎可以说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参加的各项社会服务几乎都无法离开信息技术。在国内,所有高校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完成“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任务,然而,普遍效果不好。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几乎所有的高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公共“通识”课的方式开出,更多的强调知识,忽略技能。同时,开课教师大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学生所学专业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同专业培养严重脱节,师生共同语言少。

2. 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按照“课程体系”去组织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迫学生认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不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盲目学习,找不到重点。

3.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脱离专业背景,教师讲授的策略、引用的案例、实践的训练内容等都与专业无关,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不是他们不愿意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而是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仅是一门课程,一门所谓通识课程而已,与其专业发展无关。

4. 国内许多高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比如,“任务驱动法”的教法改革、“技能模块选择”的教材改革,等等,然而,这些改革都没有解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问题,使得这些改革始终没有脱离教师的圈子,走进学生的需求。

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高校信息技术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选择服务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采用符合专业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较好的方向。

1. 转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从单纯的学科意识转变到服务意识。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服务专业的工具实施教学,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纯的学科来教学。注重应用性、工具性,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关键是找到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于某具体专业的切合面,即在某具体专业实践中,什么技术或方法可以用信息技术高效解决。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关键在于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实践,作为工具,要清楚信息技术课程有哪些工具可用于某具体专业应用活动?怎样用?用法是重点。

2. 信息技术课程同专业结合是改革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信息技术课程同专业结合,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同具体专业应用结合,例如,信息技术课程有排版技术(word),如果让经济专业的学生排版“正式经济合同”,让化学专业排版“化学实验手册”,让旅游专业排版“游客指南”,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课程才是有效的,这些与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既解决了专业排斥性问题,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效果自然会很好。

3. 教材内容改革。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增加同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信息技术教材体现如下特点:

首先,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精选专业特色案例,增强其生动性。

其次,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操作性、专业性和应用性。教材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追溯知识的演变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同专业应用结合,根据不同的对象阐释同一技术的应用特色。

4. 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角色转变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中要环节。虚拟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角色,让信息技术教师了解教学对象专业背景,尤其是这些专业的思维习惯,分析信息技术为其专业服务的结合点,这样,教师于学生之间缩短了距离,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像专业课程,而不单是通识课程,或大学生素养课程。另外,通过了解专业背景,实现正确归纳专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教学更具目标性与针对性。

5. 信息技术课程教法改革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服务专业需要的工具,在教法上应注重实践性、技能性。“做中学”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也不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现原理,只要知道有什么功能、如何用这些功能,在什么场合使用及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因此,“引导式任务驱动教法”“指导式任务驱动教法”是有效的。比如,讲授“电子表格”时,教师首先介绍电子表格有哪些功能,然后同学生讨论,什么专业问题可以用这些功能解决,接下来再演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一堂课下来,目标清楚,任务明确,学生收获明显。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在乐山师范学院的实践

乐山师范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从2010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实施两年,从实际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调研专业需求,确定信息技术课程适应专业应用需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各专业负责人(教师)做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侧重点要求有一些差差别,但也有一个共同要求,即工具性要求,他们希望更实用的技能训练,会用信息技术工具是他们的唯一目标。

2. 信息技术教师参与讲授对象专业活动,了解专业需求,调整角色。根据各专业负责人对信息技术课程需求,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分为11个组,每一个组负责一个教学院信息技术课程。这些教师旁听相关学院专业研讨会,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思维模式,从而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同时,收集同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3. 改变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授课形式,突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体验性、实战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地点全部移到计算机机房进行,主要以“边讲边练”“做中学”的方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验项目注重实用性,比如,训练“Word技术”,用学生毕业论文编排作为训练实例,既完成了课程模块目标,又让学生得到实用体验,大量使用学生专业实践案例,使得信息技术课堂与专业结合更加密切,学生也有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改革信息技术课程考核形式,注重技能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考核彻底放弃笔试考核形式,全部采用上机考核,考核内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辅以学生学习期间完成实战项目质量评定课程成绩。

四、 小节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适应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同的学校,其学生的中学信息技术基础存在差异,信息技术改革也存在区别,但是,其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适应专业应用需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服务专业发展的理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一年多以来,学生满意,各教学院也满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仅是完成通识课程学分的问题,在学生看来,信息技术课程更像其专业技术课程。当然,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最大的难度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这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我们的做法是让信息技术教师的讲授对象相对固定,使其更快了解讲授对象的专业需求,实践表明,这种办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EB/OL ].

[2]刘建春. 新时期高校“短学期”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