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重点加快江苏利用外资的转型升级

2013-04-29 03:11梁曙霞祖强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利用外资转型升级

梁曙霞 祖强

摘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导致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政策取向将对我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带来挑战,同时也会对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明显的影响。当前江苏利用外资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弱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必须以质谋变,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重点调整和优化江苏利用外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创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关键词:利用外资;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5-0071-07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积极利用外资,促进了GDP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迅速扩张以及就业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江苏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江苏正处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重点调整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对加快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江苏利用外资的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导致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政策效力递减;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难。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政策取向,将对我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带来挑战,同时也会对江苏利用外资带来明显的影响。

1.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使欧美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当前,美国走出经济困境面临诸多制约,欧洲债务危机远未妥善解决,日本经济低迷仍将持续,这意味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振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由于危机导致投资获利空间收窄、投资风险剧增,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供应趋紧、融资困难、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重压力,美欧企业投资行为趋于谨慎,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危机造成的资金链断裂,也大大降低了发达经济体企业的投资能力。2011年,欧美对江苏协议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出现负增长,协议外资分别下降2.1%和1.6%,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下降8.6%和7.3%。2012年江苏协议利用外资同比下降4.1%。

2.发达经济体回归实体经济,鼓励本国资本回流,不利于江苏吸引外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制造业大量外移,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和长期经济下滑之后,美国朝野认识到,以金融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还是要被实体经济所取代。不仅是美国,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提出回归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再造等口号。2012年2月,奥巴马政府表示要在2015年前把美国的出口提高一倍,同时大力吸引美国跨国公司重返美国设厂,并呼吁美国国会修改宪法,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在国内投资设厂,甚至建议在海外投资设厂的跨国公司应当向美国支付基本的最低税金,用来为选择留在美国并雇佣美国人力的公司减税。奥巴马还鼓励研发和创新,重夺全球尖端科技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这些鼓励资本回流的举措显然不利于江苏吸引外资。

3.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影响了外资企业在江苏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经济体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各国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江苏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面临严峻考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商投资的信心,进而影响在江苏的外资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甚至有可能导致外商撤资。

4.新兴经济体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使江苏利用外资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呈现巨大活力,与部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以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显著增强。目前,新兴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GDP比重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呈稳步上升态势。而江苏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相对弱化,这一切将意味着今后江苏利用外资的竞争会更趋激烈。

二、当前江苏利用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江苏利用外资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地处中国沿海发展轴和长江经济轴的“T”字结点,占据了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有利地位,紧靠上海并主动接受辐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等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以外,还具有先发优势、载体优势和人才优势。从先发优势看,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负增长3.7%的情况下,江苏实际到账外资达到3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江苏利用外资的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明显提高。从载体来看,目前江苏共有各类开发区12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6个,省级开发区102个,全省每个县级市都设有省级以上开发区。江苏还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共有3个综合保税区和1个保税港区、13个出口加工区和4个保税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先进的科教文化也是江苏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江苏在全国率先确立了“科教兴省”战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开发带——苏、锡、常“火炬带”。目前,江苏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约3 000个,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每年培养大量各类高级人才。因此,近几年江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45%以上,专利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均保持全国第一。然而,当前江苏利用外资原有的一些优势在弱化,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1.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利用外资增速明显放缓。虽然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美欧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因此,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江苏利用外资的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以前,江苏利用外资的实际到账额增速每年都在20%以上,2008年增速下降到14.7%,2009年更是下降到0.8%,虽然2010年以来增速回升到11%以上,但与危机前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2.资源能源成本上升,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等低成本优势在利用外资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主要承接的是西方国家转移的粗放型产业,随着江苏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用工荒常态显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不利于江苏吸引发达国家高科技项目的外资。

3.引资政策环境变化,对外资吸引力有所下降。随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来给予外资的优惠政策已逐渐取消,使江苏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为了走出危机泥潭,鼓励本国资本回流,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实施优惠的引资政策,对江苏利用外资工作提出挑战。在国内,中西部内陆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成本优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重庆、河南、安徽等省出台了地区性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不仅使以加工类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还使原来在江苏的一些外资龙头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为吸引外资也制定了各种外资政策,相比之下,江苏无论在促进省内传统产业区域间转移还是在引进战略型薪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及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和创投基金等现代服务业及利用外资新方式方面,都未能制定出配套的有竞争力的外资政策,在新一轮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产业转移固然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它将促使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加快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步伐,但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低端传统产业过快地转移出江苏,有可能导致江苏某些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4.外资的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明显滞后。近年来,虽然江苏努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但从产业结构看,江苏利用外资仍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低,尤其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滞后。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中,外资企业实现产值11 456.4亿元,相当于江苏外资企业所创产值的31%。江苏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利用外资的比重一直低于30%,直到2011年才上升到36.5%。2012年江苏三次产业实际到账外资结构比为4.2:64.6:31.2。即使在江苏外资主要集聚地苏南地区,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更低。2011年,江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利用外资占全部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只有1.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比重分别只有0.4%和0.18%。农业上,江苏利用外资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和2011年利用外资规模仅占全省利用外资规模的6%和5%。

5.外资的资本和技术结构不合理,技术外溢效应不大。在制造业上,江苏的外资企业投资渠道大多是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的90%以上。但目前江苏加工贸易增值率除个别年份外基本都在50%以下,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增值率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江苏加工贸易在商品的国际化生产中处于全球价值链增值率较低的以低端加工和装配为主的制造环节,有些外资企业虽然属于新兴产业范畴,但产品却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局限在低端加工制造环节,没有占据价值链的“战略性生产环节”,技术溢出效应不大,对江苏产业升级的带动力不强。

6.利用外资的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多年来,江苏利用外资都呈现“南高北低”态势。虽然近几年苏中、苏北地区显示出后发优势,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苏南和全省平均水平,但从利用外资总量和对江苏经济的贡献看,江苏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仍不平衡。2011年苏南利用外资规模是苏中和苏北的3.73倍和3.75倍,苏中和苏北利用外资仅占江苏利用外资总量的1/3。2010年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外资所创造的产值占地区产值分别是49.2%、32%和17.4%,苏南外资企业对当地产值的贡献分别是苏中和苏北的1.5倍和2.8倍。在促进就业上,苏南的贡献是苏中和苏北的1.6倍和3.6倍。

7.外商投资方式结构不合理,主要以独资为主。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股比和投资领域限制进一步放松或取消。在外资政策支持下,外商逐步调整在华直接投资策略,独资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的主要方式。1995年江苏外商独资项目在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总数中的比重仅24%,到2000年比重超过53%,2005年比重已急剧上升到74%,2011年更是接近80%。外商独资化现象对技术的溢出效应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8.外商投资的区域来源地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江苏外资的来源地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目前已形成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新加坡和韩国等外资集聚地。2010年,亚洲地区实际到账外资占全省外资的68.3%,2011年则上升至73.3%,主要来自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其中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又在亚洲资金中超过六成。来自亚洲的外资企业多是技术含量低,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江苏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大,对江苏的转型升级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资金来源地过于集中使江苏的经济发展易受资金来源地经济或政治状况的影响。

三、以质谋变,加快江苏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江苏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江苏的外资企业大多从事的是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短,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低,另一方面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对外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必须以质谋变,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提升价值链,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实现江苏利用外资的转型升级。

1.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近十年来,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虽然这几年江苏服务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但2012年江苏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3.8%,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全球平均60%的水平。目前,以知识为核心要素,以提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因此,“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要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实行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快外资向服务业流动,尤其是要促使外资向现代服务业流动。首先,加快引进能为制造业配套服务的外资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其次,加快引进服务类外资企业,从而通过利用外资来促进江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加快以产业链招商和完善产业链为依托,以苏州、无锡、南京为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第四,加快引进服务外包企业,尤其要以苏州、无锡、南京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基地,大力引进以业务改造外包、应用管理、呼叫中心、财务管理外包、采购外包、培训外包等为重点的业务流程外包企业以及以投资研究、技术研究、评估研究、专利申请和市场分析为重点的知识流程外包企业。此外,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注重信息化和技术服务标准带动,加快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2.积极引导外资延伸产业链,助推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在“十二五”期间,江苏利用外资政策应转向加强外资与当地产业关联度的紧密结合,注重产业关联效应,并积极引导外资向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围绕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发展。其次,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产业,主要是以“微笑曲线”两端,着力引进生物医药、纳米、生态环保等领域更高层次的制造业,不断延伸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第三,要以高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应针对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端制造业缺乏、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现状,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重点是引进专利、专有技术、软件及配套技术和一些大、高、新投资项目,提高传统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旗舰式高端制造业企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

3.大力优化外资的技术结构,增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目前,江苏省引进外资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不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应充分利用江苏的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高科技产业生产配套优势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首先,应鼓励跨国公司与江苏企业、科研机构共同投资建立研发机构或中心,积极参与江苏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增强产业技术合作创新的能力,以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第二,鼓励江苏企业更加注重引进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项目。根据计量模型的分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外资项目的技术溢出效应要大于港、澳、台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外资项目,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优质资源,进一步优化外资技术结构,并通过再创新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生产,从而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技术溢出效应和开发效益。第三,推动江苏企业的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努力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技术差距是影响外资知识溢出的重要因素,东道国吸收溢出知识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其自身知识存量和吸收能力。因此,应鼓励江苏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现有技术,并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力度,以尽快缩小同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第四,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增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融合”是指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在特定层面上实现根植性渗透,双方共同谋求合作剩余的动态过程。进入“十二五”时期,江苏已不能再简单地依靠税收、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引资质量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引入了外国资本,更重要的是如何引进并留住对江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外资,并使其更大程度地促进江苏经济的增长。因此,江苏加强内外资互动融合,增强跨国公司在江苏的前后向关联,使更多的国外资本被江苏的新兴产业优势吸引,融入江苏的产业集群,与江苏企业形成共同谋求合作剩余的格局,这样才能锁定国外资本,增强其根植性,提高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4.加大引智引才和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人才是江苏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要积极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江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服务。首先,要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在围绕全省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加强项目引才等措施基础上,重点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在国内外担任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以及江苏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同时,还要大力引进熟悉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际高端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加快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市场。第二,要创新引进人才机制。应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第三,要完善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所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发明等知识产权,可作无形资产,以股权形式参与投资。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以培养资助高端人才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不断增强江苏省在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复合型海外高级人才等各类高级人才方面的竞争力,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华投资的技术溢出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条件。

5.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积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江苏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除了传统的直接投资外,当前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多地采用跨国并购、证券投资、风险投资、非股权安排、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等新兴方式。所以,在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上,首先,要突破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单一利用外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应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应大力引进各类投资基金,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应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应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医疗卫生等领域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加大间接利用外资的力度。其次,要突破依靠低成本的单一引资优势,引导外资由成本取向转为市场和高科技取向,从而促使产业链高端环节、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进入,努力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第三,突破以独资为主的外商投资形式,推进内外资企业合资合作。应鼓励江苏省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提升江苏省企业研发能力;应加强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发挥江苏省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关联效应,从而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我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外包,扩大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6.加强分类指导,形成苏南苏中苏北错位发展、联动并进的利用外资新格局。众多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长期以来,受区位条件、投资软硬环境、经济、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外资方面苏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远大于苏中苏北地区,呈现“南高北低”的状况。然而,随着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苏中、苏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因此在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合理借助外资的区域分布来逐步消除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现实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苏南地区应以提升开放级别、创新开放体制为契机,坚持以质取胜,引导外资向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苏南地区原先利用外资的政策已有所弱化,应努力争取将“苏南地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列入国家新一轮开放的重大战略,以国家级特殊经济区的身份先行先试国家外资新政策。在外资审批以及金融、民航、电信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在引资的产业选择上,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尤其要引进高端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并拓展知识流程外包等项目;在引资项目选择上,逐步转向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外资项目,更多地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投资以及外资的研发机构、地区总部、营销中心、设计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等。苏中地区应以加强产业集聚和特色发展为导向,坚持量质并举,引导外资向港口和海洋运输业、生物医药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通过支持外资参与投资建设港区和航运,以港兴运,加快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产业;通过依托泰州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扬子江药业等大企业,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的力度,延长生物医药的产业链条,助推医药业向高端攀升;通过依靠港口,突出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提升船舶制造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水平。苏北地区应以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环境优先,引导外资向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生存能力好的项目投资。通过硬件设施的改善和软环境的提升,增强苏北地区对国际资本要素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优化外资结构,扩大农业与服务业引进外资,逐步改变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局面;通过继续抓产业特色,根据苏北地区所处区位、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发展状况等,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较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强与苏南的合作,引进与本地特色产业相关联、上下游配套、有助于拉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体系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通过对苏北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整合,培育和发展具有苏北地区特色的主导产业,从而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聚和资源集约利用,增强吸引外资的产业基础,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7.积极开拓新的投资来源地,促进利用外资国际区域合理分布。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日趋激烈的引资竞争,增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通过积极开拓新的投资来源地来调整和优化外资来源结构,促进利用外资国际区域合理分布。首先,应围绕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投资来源地的开拓力度。因为美欧日跨国公司在中国具有极大投资潜力,在全球外资流出总量中,美欧日一直占据70%以上,不仅如此,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绝大多数聚集在美欧日。同时,美国正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许多发达国家也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布局,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生产网建设正带动全球制造业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所以,促使美欧日跨国公司加快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是改善江苏外资来源地结构的主要途径。其次,应围绕江苏省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结构优化,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契机,以香港地区为重点,加大对美欧等国家服务业资本的引进力度。第三,应围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占据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重点引进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

8.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构筑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虽然从总体看,江苏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收外资的综合优势仍存在,但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江苏省吸收外资面临挑战,因此,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构筑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这对进一步提升外资质量和水平十分重要。应始终把创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投资环境作为利用外资、提升外资质量和水平的首要工作。首先,要以各类开发区为主阵地,注重营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等配套完善的产业环境,努力改善和不断优化投资硬环境,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继续让江苏成为全球外资流向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次,要更新理念,完善投资政策法规,不断改善优化投资“软环境”。应继续深化“亲商、富商、安商、便商”理念,并从以“商”为主转变到以“我”为主,从以“服务”为主转变到以“引进和促进”为主,从“宜物环境”为主转变到“宜人环境”为主,树立现代政府理念,提高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创造更加高效、周到、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更好地适应江苏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需要。应注重营造稳定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要努力争取在国家层面明确“苏南地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列入国家新一轮开放的重大战略,并申请国务院专门出台有关正式批复文件,制定颁布国家级战略实施规划。省政府在研究制定《苏南地区扩大开放条例》时,应出台新的引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江苏省招商引资的政策体系。要积极向上争取,将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抓紧研究制定《江苏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对全省利用外资的产业指导。要对在江苏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实行国民待遇,关注和解决投资者投诉,加大打击各种侵权行为的力度,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长效机制,将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提高法律和行政法规实际执行的能力,努力创造更加优良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尽一切可能使江苏的投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从而与国际接轨,依法维护中外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外商投资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统筹兼顾,发挥省政府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的协调作用。省政府应统筹规划,采取有差异的引资政策,加强对苏南苏中苏北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苏南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与苏中苏北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潜在优势,避免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过度竞争,有序引导外资北上,促进南北合作,在一些事关全局发展,基层政府支持能力有限的领域制定相应政策,填补与其他省市的政策落差,创造新的引资政策优势,优化利用外资区域结构,有效支撑江苏省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潘亚莉)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利用外资转型升级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利用外资概况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
全国利用外资分行业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