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时代与接近民众

2013-04-29 00:44于金辉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用媚俗民众

于金辉

【摘要】在抗战时期,现实题材话剧无疑是反映时代和接近民众最有利的文学武器,剧作家们在现实和时代的要求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有救亡和启蒙双重作用的创作,此时期的现实题材作品呈现出反映时代与接近民众的实用倾向。

【关键词】实用;时代;趋时;民众;媚俗

话剧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其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在特殊的战时,在救亡和启蒙的双重要求下,战时话剧背负的现实功利性是毋庸讳言的,在现实题材话剧创作中,呈现出两种实用倾向——反映时代和接近民众。

一、反映时代与“趋时”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战争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面貌,无论是谁都和时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系。用话剧作品来反映时代的情状,这是战时现实题材话剧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表现时代并不等于“趋时”,所谓“趋时”就是表现当前社会现象最表面的浮华之象,而不深入到时代的本质中去把脉探索,甚至人云亦云。

战争给所有的人带来了极端性的精神冲击和悲剧性的生命体验,自身性命的朝不保夕与民众痛苦的呻吟共同构成了剧作家面前满目皆伤的世界,抗战给剧作家们提供了与民众共同体验生活的最现实的契机,在战时,作家表现的时代不再是象牙塔或者书斋中想象出来或者冰山一角的时代,而是与民众眼中看到的完全一致的时代。

现实题材的话剧成为抗战时期最容易展现社会现实、抒发作者情感、宣传抗战思想的戏剧武器,这是其他题材话剧所不具备的优势。抗战伊始,军民同愤,深入前线作战的将士也都是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民众对他们除了给予厚望之外,格外的崇拜、欢迎,但是从反映时代的角度来看,剧作家如果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这种情状的表层上的话,那么无疑会遁入“趋时”的泥淖中,这样的情状是民众熟悉的,不需要再搬演到舞台上,剧作家需要做的是深入现象的本质,将积极现象背后的不为民众所意识到的、不利于抗战的消极现象推到舞台上。

对时代的反映,不是要表现时代的表象,更不是要为时代而高歌称颂,关键在于深入时代的深层,挖出时代的痈疽,在时代的波诡云谲中表现人性的觉醒与堕落、前行与麻木。创作于1940年的《北京人》,剧中丝毫看不出战争的意象,却处处充斥着影响抗战的消极因素,这个大家庭中人物的缺点基本上是社会上人物的人性缺点的缩影,没有表现外部时代的风起云涌,但是却将时代的痈疽集于一处暴露于阳光之下,而瑞贞、愫方的觉醒出走又给观众以希望。

二、接近民众与“媚俗”

全民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给现实题材话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最大程度地接近民众。接近民众就是将时代精神的反映以最民众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民众关心的话题,与民众共烦恼。但是,接近民众并不等于媚俗,所谓媚俗,直接原因是作品没有与时代共痛痒同进退,而是为了迎合民众某些无意识对抗战有害的思想或者低俗的想法。对于媚俗,陈大悲早在1921年的《戏剧指导社会与社会指导戏剧》中就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将来的戏剧家必先要有充分的修养,愿望与魄力,方能常常立在社会之前,负指导社会的责任,不要受社会底指导。因为前番试验底失败在服从社会底指导。社会好淫,新剧家就不惜天天来一套‘钻穴‘逾墙‘私订终身中状元的玩意儿去迎合他。”在战时现实题材的话剧创作中,虽然没有“钻穴”“逾墙”的情节了,但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而进行的创作也是存在的。无论是从救亡还是从启蒙的立场上看,现实题材话剧只有接近民众,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功利性目的。

接近民众是要求从现代意识的角度表现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意志和人性的美与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与民众达成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发挥艺术本身指导人生的作用。单纯重形式和内容上迎合观众的要求,这并不是真正的接近民众。解放区文学可以说以前所未有的对民众的贴近,改变了五四以来新文学与大众尤其是与农民阶层的隔膜状态,在毛泽东提出建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文艺和《讲话》以后,解放区的剧作家开始积极探索对传统形式的回归和对工农生活的展现,然而在形式、内容上赢得了农民认可的同时,五四传统中的现代意识正在渐行渐远,从而造成了剧作家为了与政治话语保持一致、为了使作品受到民众欢迎而走上“媚俗”之路。

文学创作最终是要面向读者(观众)的,所以作家在创作时不可能将功利性因素完全摒除到创作之外的。五四新文学的先驱们虽然要求打破文以载道的传统,于是,文学不载专制统治的道,转而载“五四”革命之道。“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界,开口闭口谈论的是宇宙、人生的重大论题,表面上是指向社会、实际上是抒发自我,表面上探讨的是宏观的大问题,实际上只具有很小的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到了抗战时期,尽管文艺界谈论的是具体的现实问题,但这些问题确是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学首先是人的文学,那么现代话剧首先是人的戏剧。能够反映时代、接近民众的现实题材话剧作品必须要通过反映时代的情状、深入战争的本质探究而最终落脚到人生的意义,毫无人生意义与人性探索的作品只能算是“趋时”“媚俗”的投机之作而已。

【参考文献】

[1]周靖波.中国现代戏剧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宋宝珍.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实用媚俗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主流媒体要旗帜鲜明地拒绝逐利媚俗
抑或媚俗
杨乃文 不媚俗的声音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