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3-04-29 22:25:09周惠芳陈意军蒋燕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周惠芳?陈意军?蒋燕

摘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主要保障。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子体系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与反馈体系着手,对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共同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机与电器;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周惠芳(1970-),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工程师;陈意军(195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19-03

随着世界电机产业的转移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国内电机产能不断提升,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增长率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如何培养出适应岗位的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迫待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其核心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也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1]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由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机械行管办协办的高职院校,电机与电器专业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形成了项目驱动、能力提升、分层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为培养电机制造行业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方面分析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2]

根据电机与电器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定位了电机与电器专业“两主体、三融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指校、企两方共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兼顾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要求,在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参赛五个环节中训练学生)。

2.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践教学应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工学结合的优势,将国家职业标准、技能抽考标准引入实践教学。

通过对湘电集团、中国南车等大中型电机生产企业及相关设备制造厂家进行调研,确定了以电机定子嵌线、电机装配、电机试验、电机生产工艺、电机质检、成套设备维修工程师等职业岗位为本专业的核心岗位,以培养电机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等领域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岗位创新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

3.定位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办学的有利条件,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主要研发力量,以直接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搬入实训室为思路,以人才培养可以胜任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使校企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

电机与电器专业以湘电为依托,以订单培养为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与湘电集团电机事业部、微特电机分公司建立了稳定依托型校外实训基地,打造符合工学结合,融教学、生产、科研、考证、竞赛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具有真实的岗位,反映当代电机制造行业新生产、新工艺、新技术。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3]

1.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根据电机与电器专业定位的“两主体、三融通、五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湘电集团电机事业部六个车间、湘电微特电机分公司等电机生产企业,针对各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引入电机装配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以订单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电机的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为主线的“基于典型产品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实现教程与流程结合、评价与标准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与教学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2.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完全分隔开来的局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实践教学内容由分散在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周单独开设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半年以上集中进行的毕业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综合能力实践四大模块组成。在实践教学安排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电机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职业技术领域和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遵循由基本技能到专项能力再到职业能力,最后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程序,用分阶段的方式强化实训效果,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构建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分段式、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见图2)。

三、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等诸多方面。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共识。[4]

学校依托湘电,采取“校企互兼、双岗交替”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通过下企业培养和从企业中选拔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实施专任教师业务培训、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四项工程。

2.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5]电机与电器专业依托已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风电专业实训基地,多途径、多形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核心技能训练项目都有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的就业岗位都有对口岗位顶岗实习,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生产性实习实训(就业顶岗实习除外)占实践教学课时的50%。

校内实训基地本着理实一体、讲练结合、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打造符合工学结合,融教学、生产、科研、考证、竞赛五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目前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拥有各类学训室16间,能够满足本专业校内实训环节的教学、技能培训任务。承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工作;承接各类市级、省级技能竞赛。

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于广泛的校企合作,重点建设稳定高效依托型、稳定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培训、实习和科研竞赛提供了有效保障;有选择地建设动态遴选型实训基地以满足就业和职业拓展需求。目前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本着校企双赢、齐抓共管的原则与湘电的电机事业部、微特电机分公司建立了高效依托关系。与湘电风能、深圳唯真电机等多家单位以签订订单班的模式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

3.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工作的重点,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训场地的有效利用,都离不开严谨、规范的实训管理制度的建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订单培养协议》、《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教学安全规定》、《实习指导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等。引入湘电力道文化,将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用于实践教学和实习场所的管理中,在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制度,制订了《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任课教师须知》、《实训室学生守则》、《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室6S管理规范》等。

四、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反馈体系

学院和企业共同建立和完善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由企业、学院、学生三个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由校企共同进行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价,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实现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院领导、教务处、督导办成员组成院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系正副主任、总支书记、教学干事、专业教学团队主任、学生辅导员等组成系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系学生会秘书处和学习部成员、各班学习委员(或信息员)组成学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包括院级、教务处、系部主任在内的领导听课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制度等,对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职责范围、检查依据(质量标准)、教学要求、教学纪律等均作出明确的规定。

各实训项目均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试题库和评分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的实训项目,直接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作为该实训项目的评价标准。将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形成以学生作品为主,辅以课程实训报告、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等内容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采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逐步推行教考分离。

五、结语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项目驱动、能力提升、分层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电机制造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在促进本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专业师资培训、技能竞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爱芳.工学结合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8-41.

[2]武峰.高职模具专业-五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2-64.

[3]朱敏红,刘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

2011,(6):17-19.

[4]梁熠葆,王晓江,罗怀晓.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6):157-158.

[5]王裹,赵红,刘竹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63-165.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42:54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20:39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33:20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