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梅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综合评估,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教学 将进酒 感情 韵味 技巧
一、我的朗读教学实例
我是因为订阅了《读者》杂志获得了一盘《读者的挚爱》名家诗文朗诵会的DvD,第一次听到了濮存昕朗诵的李白的《将进酒》,深深地震撼了我。那时我们刚好学习完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门选修课程,而课本第三单元就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作为赏析示例就提到了这首诗,所以我索性把电脑搬到了课堂,借了扩音器,让学生们也一睹他的风采。《将进酒》本是李白和他的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喝酒,感叹时光一去不回,而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闷之时写的一首劝酒诗,诗人借着酒兴,酣畅淋漓地把心中的不平之气抒发了出来,可以说是李白劝酒诗的经典之作。濮存昕朗诵的《将进酒》让我震撼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激情投入,更有他对李白这个角色的完美驾驭,对李白性情的拿捏,真正可以说叫潇洒酣畅,豪情万丈,听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他时而感伤,时而低回;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痴似狂;时而奔放,时而凄婉。总之,当你用心去体会的时候,你会误以为那就是李白穿越时空隧道出现在了你的眼前。从这时候起,我就更加重视诗歌和散文的朗读了。
二、我对朗读教学的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活动中,也常常听到老师给学生示范朗读,或者由班里普通话好一些的学生朗读,但总觉得没有完全突显作品的个性,也不能准确地读出文章的韵味,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又在一堂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不仅仅是我们用嘴去读一个个中国的方块汉字,它需要更多地调动我们的五官,协调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让它们也都可以集体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领会作品的内涵,去品读作者的思想、个性和情怀。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汲取作品的精华,品味作品的精妙细微之处。再者,朗读可以调动我们的激情和才思,对写作也会很有帮助,继而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充实精神,丰富情感都会有帮助。那么朗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朗读,应该放声大胆地读。我在每天早上跟早自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几乎没有大声读课文的,看起来嘴都在动,可你仔细听,却什么都听不清楚,强调一遍,声音稍微大一点,慢慢地几分钟之后又是老样子。课堂上每每遇到要朗读的课文或者片段,却没有几个学生大胆站起来朗读,很多学生显得很被动,很“娇羞”,往往错过这个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所以,笔者认为朗读的第一步就是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放声去读,大胆去读,敞开心怀去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上,避免思想开小差,从而可以让他们跟着作者的文字去体会文章中的“感情之厚”“景物之美”“哲理之深”,校园里也可以时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勇气和胆量,提高心理素质。
2.朗读,应该带着感情去读。感情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我们抓住了文章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我们在理解文章时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时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在朗读文章之前我们应该去充分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创作了这篇文章,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创作初衷,领悟他的情感,从内心深处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我记得曾经在看窦桂梅老师《秋天的怀念》的讲课实录时,她鼓励学生大胆去朗读,带着感情去朗读,要读出作者的心情,读出作者的态度,读出文章的情感,读出文章的味道,前前后后一节课课文部分段落读了有十来遍,在那一遍又一遍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3.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积累。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文章很多都是名家名篇,文字优美,意蕴丰厚,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文章,只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品味,自然可以感受到它们的美丽。另外我们在朗读之前,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学生们都可以了解一下句子如何断句,如何停顿,诗歌如何押韵,平仄如何划分,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相关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感知作品的无穷魅力。古人曾说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得多了,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感悟和对比来获得。在诵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不能始终是一种口吻和一种语调。就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诵读时一定要注意平仄,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而且仄-平-仄-平,回环往复,产生了重叠之美。在朗读时,遇到平声韵应该稍微拖长些,尤其在“天”“眠”“乡”“肠”这四个字后应作停顿;遇到仄声韵应该读得快一些,急促一些,衔接得紧密一些,尤其是“好”“老”“月”“雪”这几个字。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都不容忽视,激情又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语文的天地中更多了一份投入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