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边互动中提升语文课堂表演的效果

2013-04-29 20:36潘静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0期
关键词:表演教学效果课堂

潘静燕

摘要:随着语文课堂中表演形式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堂由于教师对课堂本质的理解不深和对课堂表演把握不准,导致课堂表演成为闹剧。论文旨在反思低效的课堂表演,试图探索在多边互动中提升课堂表演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表演;多边互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92-02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观念也跟着不断更新。表演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受欢迎,也成了大部分公开课上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作为奋斗在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免会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这样的表演环节,以求课堂有亮点。同时,也试图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己上的多了,听的公开课也多了,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大:在这热闹的表演过后,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呢?

一、源起:从一节公开课说起

真正让我重视起来的是听了一节课后,那是二年级的公开课——《木兰从军》,其中便有这样一个环节,两位学生合作表演接到征兵文书后木兰和父亲之间的对话:父亲:女儿呀,你可不能替我去参军打仗。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去呢!还是我去吧!(表演的同学试图表现很着急担心的样子,但忍不住笑出声,其他学生因此也笑了。)木兰:我可以装扮成男的,就让我去吧!(学生调整情绪,继续表演。)父亲:打仗多危险呀,你一个女孩子,敢和敌人拼杀么?木兰:我不怕,我也跟父亲学过武艺呢!(学生捎带夸张的语气逗笑了不少听课老师。)这一段表演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现在当时紧急情况下,木兰挺身而出替父从军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木兰和父亲之间相互关心的亲情和木兰爱国爱家、英勇孝顺的品质。这样感人至深的一段场面本身表演难度就很大,再加上学生还没完全进入课文情境中,出现了笑场。可见,成功的课堂表演不是那么简单的,缺乏智慧,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便很容易是课堂表演成为一场闹剧。

二、反思:课堂表演离不开多边互动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表演也应该是动态的,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的调控引导和师生与文本的互动是课堂表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调控护航。在上述案例中,部分学生还没完全进入课文情境中,未能完全设身处地感受到任务的处境,教师此时设计表演,难免会出现笑场。如果此时教师及时调控,用机智的语言,及时调节课堂氛围,以此帮助“小演员”和“小观众”进入情境,也就不会那么尴尬了。

2.评价促学。“学生对学生表演的评价,既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相互交流,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解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表演中的评价,还是表演后的评价,不管是表演者的相互评价,还是其他学生感悟式或教师引导性的评价,适时的互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优化。”

3.对话互补。对话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表演时同样也不能忽视对话。课堂表演中的对话与平时的对话又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质疑和采访两种形式。表演前的师生对话有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角色特点。有时候,师生对表演提出质疑和采访“小演员”往往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课堂表演的对话还便于教师捕捉在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为表演环节起到了添砖加瓦的效果。

4.文本交流。课堂表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对文本的理解,继而获得文本的情节、意境和情绪,通过表演内化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感受能力的训练,文本也因此在这过程中被个性化解读。在看似无痕的交流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作用,才使表演教学真正走进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多边互动策略

1.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表演过程中包括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可以为:表演前的练习、交流、表演过程中的质疑评价、以及表演后的采访与评价。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学棋》时,为了提升表演的效果,便可以融入了多种生生互动方式。在学完《学棋》这个故事后,引导孩子想象在学期结束后,师傅秋会如何和这两位学生道别呢?然后用简单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两人即将离开师傅的那一幕。看得出来,此时有几位学生,对于如何演出来这一幕开始茫然无措了。于是我便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再请学生上台表演,接着让其他小组点评。又请了两组学生呈现改进后的表演。果然,学生的表演精彩了不少。而本人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因为角色较多,一开始的表演稍显混乱。于是我让学生先和同桌练习一组你们最喜欢的对话,减轻了难度,又更有针对性了。最后,用“小观众”提问和“小记者”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质疑并评价。如此多样的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机会多了,演出质量也提高了,课堂的精彩全是学生的,这才是课堂表演应有的效果。

2.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包括了师生问答、师生合演、师生共评和互评。如在教学课文《会走路的树》的6~9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小鸟和小鹿心情的变化,可以设计一个再现它们重逢时的表演。首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人物角色。考虑到要到位地表演出来并不是件易事。于是,本人在课件中提了两个问题作为“给小演员的友情提示”,借此和学生之间展开了几组具有指导性的问答。第一问:“你能记住它们说了什么吗?”指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即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清楚这个角色的语言,就像演员背台词一样,明确分工。第二问:“它们说的时候什么状态?”即让学生说一说人物当时说话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一番讨论问答之后,学生便试着揣摩它们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该如何展现。最后,抓住重点词语做了简单的评价,这样一系列的问答互动环节再加上评价,让学生表演自如,提高了课堂表演的实效性.师生的互动交流架设了学生在课堂表演中感悟语言情感的有效平台。

3.师生与文本互动。互动离不开文本,只有基于文本,才是有效的表演。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深意和表达的情感,是师生与文本互动的一个层面。如教学《狐假虎威》时,可以让孩子按照课文演一演狐狸带着老虎来到百兽面前的场面。接着师生开始共同思考,抓住描写角色的关键词语,即演好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狸“大摇大摆”、“神气活现”,此时师生活动便是和语言文字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文本理解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演细腻,把文本语言所表达的情绪充分展示出来,也给原本平淡的文字填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外,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需要融入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这样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的冲撞。例如在教学《雨后》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影子,想象自己在雨后广场上,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前几天下雨时候的活动和感受,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最后再表演第四节共同玩耍的场景,此时学生便能很准确地把握角色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情。可见,通过学生从自身出发理解文本,理解人物,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文本及时深入地互动,学生的表演也因此准确、到位。

课堂表演是让活化教学内容活化、让教学过程动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保持多边的互动是让课堂表演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方亮辉.小学语文名师教例赏析[M].宁波出版社,2008.

[2]钟启泉,崔允鄙,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树华.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表演的有效利用[J].语文学刊,2011,(18).

猜你喜欢
表演教学效果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