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惠峰
摘要: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既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为学生服务,又要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同时,还要关注学习的合作型和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07-02
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常常会教十几个班级,面对几百名学生。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抓住哪些“关注点”呢?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为学生服务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关注的首先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信息课堂上,只有成为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组织者、引导者,才能够成功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才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牢固确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尽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实践表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指点方法。只有探索成功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在目前形势下,计算机已成为大部分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许多人使用计算机,其目的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的市场上,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而且,事实上教师个体绝对不可能精通一切软件的操作。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一是要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努力讲清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二是及时引申开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因为教师有意识地制造一谢空白地带和悬念,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推测和预计科学的结论。比如,对“文字处理软件”这一节的教学,可以先介绍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然后再探讨如何进一步掌握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档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在后一步内容的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开展合作学习,互相分享自己成功的操作经验。最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合作学习的内容综合性地讲解清楚。
二、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
根据小学生喜欢玩,尤其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关注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提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趣味性。比如,许多教师习惯于在课上进行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不用说诸如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从而慢慢降低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不愿意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特点的CAI软件,例如《轻轻松松学电脑》、《金山打字通》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实践表明,在运用游戏方式进行的教学中,一方面使得教师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还能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当然,有经验的教师,还会在这种游戏方式的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小技巧”和“新发现”。一旦这些富有情趣的新知识恰当添加到教材中,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桌面的对象和操作”时,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通过设立“小技巧”栏目,向学生介绍了教材未曾提到的任务栏的移动和变化方法,使得学生们实验后感到非常新鲜有趣。
三、关注学习的合作型,让合作促进学习
现在的教学班一般都有四十多名学生,常常会对电脑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无所适从。由于人数较多,教师在课堂上来不及进行个性化指导,课堂上就经常会显得乱糟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关注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指导小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操作上,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搭配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同时,为了确保这种合作学习的稳定性,可在座位表的编制上明确标明。然后,根据一次次合作学习的效果,对这种编排及时调整,既要确保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又要照顾到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每组4~6人。如在教学主题活动《创建演示文稿》一课时,如果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有较高质量的主题演示文稿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共同完成。首先让每组通过讨论确定自己的主题。有的小组确定以班级为主题,有的以春节为主题,有的以环保为主题,有的以运动为主题……各组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接下来就在组长的带领下规划内容,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来布置任务,搜集各种文字、照片、音乐、视频等素材。在课堂上大家分享素材,精选素材,有效组合,选择版式,共同制作,讨论动画的设计和切换形式,不断调试、求精。最后各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和评价,把组内的想法和经验进行班级的交流和共享。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实践,不仅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体验,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倡导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的时代,信息技术课堂也要开展竞争。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组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展开竞赛,一节课结束以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比如,这一次评一评哪组为“最守纪律小组”,下一次评一评哪组为“发言最积极小组”等等。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比,帮助学生加强合作,并且主动找出不足之处。
四、关注信息的敏感性,让网络为学习服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如何帮助小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并和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联系起来?这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系统和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会查询和检索。还要不断地设置学习任务,在网络系统中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对话。这样,既能够确保互联网充分地应用,又可以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一是电子邮箱值得利用。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申请自己的免费邮箱,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联系。二是QQ交流可以利用。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申请QQ聊天,把QQ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工具,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为方便,这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先天优势,并能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利用BLOG交流。利用它将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延伸到网络中,师生一起在网络中探讨生命、生物和人性等问题,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四是利用好搜索引擎,成为学生开展自我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指导和运用让孩子体会到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评价的激励性。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一般都要安排作品展示交流评价。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独有和必要的环节。信息技术课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层面的目标达成度,主要看学生完成操作练习或作品的质量和熟练程度的高低。展示和交流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后续学习中去,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每节课下来,总要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哪些收获,或者挑选好作品和不够完善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才能更好地确保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