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嘴鼓

2013-04-29 00:44陈耕张佳颖
书香两岸 2013年5期
关键词:林先生押韵闽南

陈耕 张佳颖

答嘴鼓是一种闽南民间曲艺,它以闽南方言韵语表演,表演形式类似于我国北方的对口相声,但要求每一句话都要有押韵。答嘴鼓长期以来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答嘴鼓原名触嘴古,又名拍嘴古、答嘴歌。触嘴,就是斗嘴、舌战的意思,古就是讲古、讲故事的意思。顾名思义,“触嘴古”就是通过风趣、押韵的语言斗嘴、讲故事。

答嘴鼓最大的特点是每句话都押韵,即闽南话所说的“罩句”。闽南民间常用“罩句”的话语谈天说地,戏谑嘲讽。答嘴鼓把这种韵语引入二人争胜辩说的表演方式中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凭借韵语的巧妙运用来吸引观众,并且在表演者口舌流利、妙趣横生的演出中达到令观众爆发出笑声的效果。

答嘴鼓是由民间的市声、“念四句”、“练仙敲嘴古”发展起来的。

所谓的“市声”指民间卖艺的艺人、卖东西的小贩为招揽生意而即兴发挥、讲究押韵的类似顺口溜一类的话。如“红柑卡水旦/卜买就来看/真甜真便宜/一斤五占钱/卜食紧来买/毋买等明年”,念起来生动、形象,煽动性也挺强。

此外在民间红白喜事中又流行一种被称为“念四句”的韵语形式。如婚庆时,新娘进入新娘房,送嫁姆就要即兴念四句“双脚踏入来,交椅两边排,新娘天仙女,囝婿状元才”,应时应景,恰切妥帖,更增添了欢乐气氛。

日常生活中,杀鸡杀鸭也得念:“做鸡做鸭误了时/出世富贵人囝儿”。甚至做了恶梦,第二天也要念四句:“昨暝梦见死/今朝必有喜/东边人送银/西边人送米”,然后写在纸上,贴在厕所“过运”……

可见,“念四句”在闽南民间的盛行,其影响几乎遍及了各行各业。答嘴鼓的早期形成,就是在“念四句”的基础上以扩大句数或变换长短句式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早期,闽南民间闲暇时,聚集在祠堂的庑廊或是村头的大榕树下,摆上茶几板凳,就开始逍遥自在地“练仙敲嘴古”,海阔天空地闲侃,互相斗嘴、讲故事。这种习俗同样对答嘴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答嘴鼓在发展中还吸收了许多其它艺术的养分。如和尚道士做法事过程中所穿插的“劝善歌”、戏曲和曲艺表演中的“插科打诨”和闽南方言说书中精彩的语汇。

在民间养分长期滋养、孕育的环境中,答嘴鼓艺术蓬勃发展,终于在二十世纪逐渐成熟,走上艺术的舞台。

一种艺术的成熟与杰出艺人的贡献是密切相关的。二十世纪在答嘴鼓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两位极其重要的人物,第一位是蓝波里先生,他原名宋集仁,同安人,小时候在厦门读书,但很早就去了台湾,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他已经集电台广播、记者、作家、演员于一身,在台湾是著名的公众人物。他的戏剧和曲艺表演才华在台湾赫赫有名。台湾“二·二八”事变时,他在电台以答嘴鼓的曲艺说唱支持起义。事变失败后,他逃亡香港,后来经欧阳予倩先生的介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工作,后又调至福州,在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任编辑。

六十年代初期,厦门人民广播电台请蓝波里先生创作表演答嘴鼓《鳖在追飞机》等节目,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及韵语的巧妙运用吸引了听众。答嘴鼓艺术也因此开始在厦门民众中广泛流传。

另一位是原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林鹏翔先生。林先生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后进入泉州开元慈儿院,获得院方资助到晋江县立中学读书。抗战时期,林先生辍学,在闽南各地流浪打工。1952年,林先生参加了厦门市开元区大同街道的文宣工作,开始了答嘴鼓的创作。后被下放到码头拉板车,当搬运工人。在逆境中林先生并没有停止他对答嘴鼓艺术的追求。他在下层民众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很快以诙谐、风趣的答嘴鼓征服了码头上那些淳朴、豪爽的工人们,同时也为答嘴鼓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文革”过去,林先生得到了平反纠正,调入厦门市文化馆,并被推选为厦门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他的创作热情像地下岩浆一样迸发出来。一批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创作出来。《庆新春》、《唐山过台湾》、《台北飞来的新娘》等经典作品,经过他的学生杨敏谋、尤国栋的精彩演绎,赢得了满堂喝彩。

林鹏翔先生认真向蓝波里先生学习,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运用丰富生动的闽南语汇,锲而不舍进行答嘴鼓创作。他在继承闽南民间文学与地方戏曲插科打诨的基础上,又吸收了相声和数来宝等艺术表现手法,为答嘴鼓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更富有喜剧性。林鹏翔先生的创新,使答嘴鼓艺术最终走向了成熟,成为一门被广泛认可的说唱艺术。

尽管答嘴鼓是一种极具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闽南曲艺形式,但是进入新世纪,答嘴鼓也随着闽南方言的失传和闽南文化的衰落而出现了大滑坡,其现状令人担忧。

答嘴鼓创作队伍的老化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后继乏人。年轻一代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能熟练使用闽南话交流的也越来越少。答嘴鼓这门方言说唱艺术的群众基础在大量减少。没有专业演出团体和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和演出场地;主要创作人员和演员大多在业余曲艺队伍中活动,而这些业余曲艺队伍由于存在经费、人员、场所等方面的困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007年答嘴鼓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厦门市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答嘴鼓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列入“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之中。但愿答嘴鼓艺术重新焕发出勃然生机。

猜你喜欢
林先生押韵闽南
邻居林先生
邻居林先生
押韵押出韵味儿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邂逅西泠名家倪伟林先生
我给小鸡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