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刍议

2013-04-29 19:04:33黄东飞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黄东飞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会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创造。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会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创造,历史课自然而然就生动活泼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动力呢?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物激趣

以物激趣,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出示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根据地动仪测定地震的原理,当老师在某一方位制造振动引起地动仪的小铜球落入一只蛤蟆嘴里时,学生无不拍手称奇,惊叹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这一操作,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但增强了他们的情趣,也触动了他们的灵感。又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先悬挂《时局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黑熊、老虎、太阳、青蛙、老鹰等各代表哪一个帝国主义强盗?这幅图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当老师分析自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就象这些毒蛇猛兽一样扑向祖国大地,可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殆尽时,同学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被激发出来。又如,讲授“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等,教师可以利用《长征》、《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感受当时的气氛,增添他们的乐趣。另外,教师平时参观名胜古迹收集到的参观券、购买的纪念品等也可作为直观教具,上课时,适时展示给学生,如参观秦始皇陵时购买的兵马俑(仿制品)、观光洛阳时购买的“唐三彩”等,这些实物教具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对于教师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了。

二、以新激趣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受篇幅、课时等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尽可能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适当补充史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讲述“中世纪时,基督教会严格控制人的思想,宣扬文化蒙昧主义”这一问题,可补充查理帝国宫廷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中的话:“生活是什么?一教师在那里问到,并且回答:是幸运儿的喜悦,不幸者的悲哀,是这两者死亡的期待。”“认识什么?……是死亡的奴隶,自己家里的客人,过路的旅客……”“学校里的几何学描述大地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平圆盘,而天则是四根柱子支撑的穹隆。”

适当补充史料,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例如:讲述“诺曼底登陆”时,可补充:从1944年6月1日开始,英美盟军的气象军官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们经过复杂的计算和反复核对各种数据后,准确地预测6日和7日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会出现十分难得的风浪较小的天气,于是英美盟军统帅部立即果断决定,在6日和7日横渡海峡。而德军气象军官预测失误,判断6日和7日英吉利海峡风浪会更大,因而放松警惕,甚至连德军最重要的将领隆美尔竟然也离开了指挥部。结果英、美联军几乎没有遇到德军多大阻击,就顺利登上了诺曼底海滩。

三、悬念激趣

悬念激趣法也叫“吊胃口激趣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某一历史事件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悬念激趣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灵活设置。

1.课前悬念,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为学生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最后随着教师的讲解而解决问题。如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在课前就设置悬念: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收买人心,曾封韩信等人为王,当刘邦取得天下后又对这些异姓王进行了处治,并分封一些同姓子弟到各地作王,想借此确保刘家天下。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同姓王是不是如刘邦的意愿一样,“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悬念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听课,直到老师讲授了“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内容,这一悬念才得到解决。

2.课中悬念,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内、课外的内容融在一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方法。如讲授“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在“陈桥兵变”中,教材中提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设悬念:同学们,在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首推“父亡子承”,其次是“兄死弟及”。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现在我们学习的教材中有“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的表述,这分明告诉我们,北宋的皇帝自宋太祖之后就是宋太宗。难道宋太祖没有儿子?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从宋太祖到宋太宗,这中间又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一设问,可使平实的教材突起波澜,平中见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会兴趣倍增,课后,学生为探究到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的途径去获得。这样,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3.课后悬念,就是老师在授完课进行小结时,为学生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思考、探索。如授完“辽、宋、夏的并立”之后,教师进行小结设念:我国古代的契丹族在十世纪时,建立了强大的辽政权,与北宋、西夏等政权分庭抗礼,三分天下,创制自己的文字,控制着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包括蒙古大漠和黑龙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其势力可谓强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相当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却在1125年被金政权灭亡之后,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查阅我国现在的少数民族,也没有发现契丹族,我国现在哪一少数民族是契丹族的后代呢?难道金政权对契丹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对于这些历史之谜,学生们破解之后,就会懂得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的道理。

四、活动激趣

在课堂活动中采用讲故事、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的形式或即兴演讲、历史话剧表演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用故事开头,引出历史史料,引出话题等。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成语,如“退避三舍”、“朝秦暮楚”、“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请学生讲这些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在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这课时,可以用“玄武门之变”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导入课题。

2.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引入课堂: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样的教学充满艺术气息,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

五、猜谜激趣

猜谜激趣法有游园的味道,也有练习的性质,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编辑的一些谜语,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回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在讲这一内容时,可以借用一则谜语:“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让学生猜,当学生猜想之后,教师再亮出谜底:①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②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③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④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⑤共工(一神话中人物,“共工”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要求学生在这些谜底之中,哪一个最符合谜语,并根据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们的理由。教师在上课时运用这一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谜语,学生没兴趣听课才怪。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但教无定法,激发学生兴趣也要因课而宜,因人而异。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7:43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