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荷兰
摘 要: 目标是预先设计的标准,是活动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引路灯,它反映了该课堂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并指导教师根据课堂实际不断调整,是衡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因此,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技能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内涵 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并且是可以操作和测量的预期学习结果,是对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描述。它不仅是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描述,而且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和发生的改变。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理解三维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指的是,教師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基本概念、理解词语和句子,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技能,包括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技能等。知识目标的表述举例:通过学习,知道心猿意马的概念;通过学习,正确地使用心猿意马造句,理解心猿意马的意义。所谓技能,是指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完成某一活动所需要的方法的工具。如语文写作技能是语文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技能,比如运用汉语字典查找不认识的汉字、运用歇后语和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技能。技能目标主要包括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感知和思维的智力技能、根据语义指导做出相应行为的动作技能、认识自我和调控自我的自我认识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单纯地知道结论,更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里的过程不仅包括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享受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而且包括课外生活中的兴趣小组、团体活动、学校组织的比赛和寒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并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结果来说,很多能力和情感都是在过程的体验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学生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和情感的培养。总而言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发展还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都离不开运用正确的方法,过程和方法总是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的,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隐含一些基本的方法,并且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这些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促进学习过程的积极发展。过程目标的表述举例: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古文中名词动词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学习,领会名词和动词之间转化的关系;通过学习,理解古文中名词动词化的原因和意图形成;通过学习,理解古人在文章表述过程中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指的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指人的个人情感,包括个人的喜、怒、忧、恐、悲、爱、恨等,二指人的社会性情感,包括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人民大众的无私奉献、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怜悯等,另外,人的性格、气质、意志、情绪等个性特征也属于教学目标中情感的范畴。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态度,指的是学生在情感发展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评价。态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人自我发展的价值和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对个人学习需求、个人的成就归因、个人学习动机来源的认识等。另一方面是对周围朋友和老师的认识,对祖国发展程度和历史的认识,对社会事件的评价等。教学目标中的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具体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价值观主要是指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识。传统的教育强调学习的科学价值,学习对于考试的重要性,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学习在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在书本知识学习及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发展个人的品质。学生时代占据一个人很多时间,并且人的重要发展期都在学习阶段。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强调价值观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标表述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成就的评价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个人品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重在“设计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关系,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知识的不可置疑,新时期随着信息的发展,学生知识的获得呈现多元性。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指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与学生的积极作用中共同成长。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传统的“我要教会什么”变为“学生能够学到什么”,也就是说要把教师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转变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课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优化教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活动的理想境界。
(二)由促进知识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换。
在以知识立意为核心的课堂上,教师以完成教材安排的知识讲授为教学核心,学生在一种适者生存的自然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只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并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较好地呈现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进而得到发展,往往并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的课堂上,教师开始关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能力发展。但是,究竟能够让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能力形成的有意识训练,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要部分学生代表能够配合教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任务似乎就完成了。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要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立意的方向转变,将课堂教学中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立意的核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其通过课堂上的学与教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倡导学生利用现代课程和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渐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师是导演,设计课堂的实施过程,学生是主体,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获取新知识,并与已有知识相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内化,灵活应用新知识,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应独立于课堂,在教学过中应时刻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师具有的教学理念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发展情况是不同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特征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者,根据自己所持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具有自我能动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53-57.
[2]郝文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J].教育研究,2009,01:69-73.
[3]赵慧君.阅读教学目标达成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