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娜 宋月升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的科学化,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来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这一研究课题出现了不少理论成果。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个人的职业能力,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已经出现不少成果,笔者拟对这些成果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归纳、汇总,以便未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根据《辞海》的解释,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是择业的标准和从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反馈等环节中,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综合能力。
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以下四大特性。一是应用性。即要符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二是整合性。辅导员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并运用知识所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三是专长性。辅导员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兴趣及优势形成比较稳定的专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四是发展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要因需而变。
当前,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们的思想多元化、行为个性化趋势明显。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指导艺术,真正做到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习教师、生活良师。
2.是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第一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可以加快调整辅导员知识、能力结构的速度,并通过考核、激励、晋升等制度,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第二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认同感。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被看做是一种临时职业,是个人晋升的“跳板”。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以促使辅导员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增强工作认同感;第三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只有通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让辅导员发挥自主性,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真正实现既是实践工作者又是理论工作者,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使辅导员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3.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过程。辅导员要在关心和帮助学生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是提高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实效性的需要。辅导员最根本的出路是进行专业化建设。通过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促成辅导员职业化,能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辅导员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辅导员地位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参与学校管理与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辅导员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实效性。
5.是保障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辅导员是学生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各方面动态进行把握,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要求强烈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高校稳定。同时,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的情形是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偏低,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这就导致教师队伍内部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通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来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稳定性,达到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目的,从而保障整个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1.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二分说。蒲清平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人格特质两部分。知识技能部分是显见的,是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人格特质部分包括动机、特质和自我概念、品质、态度、社会角色等,难以测度,却是获得事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富显韬认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大类。通用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等。
2.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三分说。韩冬等从职业能力要素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等知识素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运用新技术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能力素质。
张宏如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是由思想政治标准、工作业务能力、人格动机系统三部分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思想政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业务能力是基本平台,人格动机是有力保障。具体来讲思想政治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理论能力、大局观等;工作业务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引导学生能力、创新力、学习力、研究力等;人格动机系统是指辅导员个体内部的优秀特质和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蒲清平等则依据职业能力的属性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岗位特定能力三个层次。行业通用能力主要包括时势变化的洞察能力、人生发展的学习能力、信息网络的运用能力、育人工作的应变能力、学生干部的培养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危机发生的处置能力、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能力等八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教学技能、品德修养感化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岗位特定能力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相关职业与岗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技能,如在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创业培训、社会实践等特定领域的学习、研究和辅导能力。
韩冬等从职业发展进程角度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坚定的政治素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优秀的人格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学习研究能力。
3.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四分说。刘莉莉等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四部分。思想政治素养具体包括思想道德、理论能力和大局观等;专业能力既包括知识方面又包括技能方面,主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发展与规划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教学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科研及创新能力指辅导员能够结合工作进行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创新能力指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旧的思维模式和框架,勇于并善于创新。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论述。
王敏幸等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一些人没有将辅导员岗位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二是部分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学校对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滞后;四是辅导员培养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出路畅”的良性运行机制。
还有一些学者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指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和难题。范诚梅和宋清萍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是角色定位模糊化,职责不明:辅导员担任多重角色,频繁的角色转化使他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清晰的认识;二是工作定位边缘化,工作效率低:辅导员工作不被认可,工作热情难以发挥;三是工作技能非专业化,教育管理水平有限:大多数辅导员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乏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技术;四是管理体制失衡化,队伍稳定性差:部分辅导员对工作缺乏自我认同感,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临时的跳板。
也有学者从高校的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李双贵提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受到四个方面的障碍,分别是资源障碍、能力障碍、项目分工障碍和绩效障碍。资源障碍是指高校开发与管理辅导员能力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同时又缺乏明确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期规划,难以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也导致辅导员无法安心工作;能力障碍是指辅导员的能力与工作不适应,不能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大部分非科班出身,理论基础薄弱,难以完成学校的德育使命;项目分工障碍是指绝大多数辅导员工作量超负荷,而且没有工作分工,导致辅导员样样都懂,却样样不精;绩效障碍是指缺乏科学实用的辅导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难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才干和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从不同的角度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
王敏幸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内涵发展,注重能力培养,重构职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加强理论学习,培育职业精神,创新工作机制,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陈东升指出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的内容应包括:提升辅导员的道德素养和身心健康;提高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辅导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辅导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等。王耀华也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应着眼于提升辅导员的科学判断能力;提升辅导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提升辅导员应对复杂工作局面能力;提升辅导员依法治校能力;提升辅导员的全局服务意识。
高校作为选拔、培养和使用辅导员的机构,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和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发挥高校的作用,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敏幸指出高校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严格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二是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注重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拓展辅导员个人发展空间。包括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落实辅导员岗位待遇,规范辅导员提拔使用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四是拓展培训渠道,创新辅导员管理考评机制。稳妥推行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搭建辅导员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积极构建职业化培训体系。五是完善规章制度,稳步推进专业化培养。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度、培养培训制度、岗位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资格认证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奖惩薪酬制度等。
曾淮提出高校应从五个方面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第一,加强专业建设,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第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进行职前培训和继续培训;第三,推进专业化发展,制定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对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类,明确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的等级和标准;第四,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辅导员的归口管理,实现学生工作部门对全校辅导员的垂直管理;第五,成立辅导员专业组织,在推行政令、提高辅导员专业精神、保护辅导员合法权益、增进其福利和鼓励科研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
张宏如也指出提升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高校首先要做到优化工作分析,理顺职业管理。包括形成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说明书、任职说明书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规范;同时理顺辅导员的职业管理,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其次,要强化能力培训,构建职业平台。制定实施辅导员培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再次,要实施绩效考核,完善职业保障。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评机制,实施目标激励和责任激励,建立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辅导。应根据辅导员各自性格、爱好、能力、环境等因素,对辅导员的工作学习进行可行性设计规划辅导。
五、简要述评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辅导员工作自身的专业性特征和发展逻辑的反映。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各个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进行了论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较多的文章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创新研究还不够,而且文章大同小异。此外,在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提升途径时,很多学者只是简单地将问题进行罗列,而对于为什么要实施这种途径以及如何实施等实践问题讨论还不够深入。同时,由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和所在的单位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主要针对各高校自身,难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效益。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整体上思考和规划。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研究可行的措施和载体,并且落实到位;要探讨如何制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使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有章可循;要依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具体方法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健康有序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4]蒲清平,白凯,赵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
[5]赖彩虹.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6]湛风涛.浅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7]富显韬.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编号:JDXGB20122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人力资源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编号:2010SJD880071);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人力资源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编号:JDXGA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