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同时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文从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样式中探究想象这一教学手段运用的规律性,并深入分析想象在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文本探究之间的关联,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对这一教学手段的认识,引领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想象;文学样式;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62-02
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想象理解为,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一般情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延伸与拓展,而提升感性认识必须经历阅读者的自我体验,形成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而达到更为理性的认识。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想象是一种顺势而成的必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无疑是情感体验,阅读对话,理性认知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是抓住想象活动的最佳时机,又怎样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活动呢?
一、在阅读语意含蓄、内涵丰富的诗歌文本中需要运用想象手段
中国现代诗歌曾一度出现“呐喊”式的表达方式,一般较直白易懂,随着现代诗歌的发展,诗人们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地趋于含蓄凝练,所以在阅读时,需要读者深切的体验与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而这样的共鸣往往需要借助于想象的手段,苏教版七年级选录了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这篇诗歌情感细腻,表意含蓄,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在诗歌当中。天上的街市是飘渺的,若让学生笼统的想象街市的情景,估计得成了我们现代的街市,易破坏诗歌的美感。这就需要恰当的问题设置,如“这街市上什么最吸引你”、“街市上‘世上没有的珍奇又会是一些什么样的物品”等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理想中的街市,这样才能深层次地理解诗人理想中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所以合理的想象才能与作品的整体思想,情感,格调以及具体的情境相吻合,否则就会对作品的理解起破坏作用。
二、在阅读揣摩人物心理、走进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表现的文本中需要运用想象手段
有些文本的表达往往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想象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苏教版八年级选录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此文的解读极易浅俗化,事实上在这篇作品平淡缓和的外表覆盖下暗流汹涌,惊心动魄。这对父母所面临的抉择太残酷了,他们一次次经历理性和情感的大搏击。作为父母来说,送走哪个孩子都十分难于割舍,反映出内心冲突的激烈,也更凸显出父母爱子女的深切情感。而如何引导学生父母在理性与感性爱之间的焦灼与痛苦,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最后一次交换孩子后,那一夜这对父母会想(说、做)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当时的情景,可以是人物的对话,人物的表情,也可以是一种沉寂的氛围,一种身同感受的情绪,这样的实践确实在课堂上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这种想象手段的巧妙运用,能很好地使文本的阅读更加深入与立体,真正做到与作者对话,体会文本创作的巧妙之处。
三、在阅读表现手法巧妙、景物特征较为丰富独特的文本中需要运用想象手段
好的作品所描写的景象都会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在学生阅读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用想像去填补这些空间,苏教版八年级选录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其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齐白石笔下的虾、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着空游无所依”。齐白石画虾只是空白中几只虾的形象,却使人觉得满纸皆水。柳宗元写鱼游水中却以“空”来显示水,都是以他物写水。苏轼写月光是以水比月光,但妙在把水写得那么真切可感,以竹柏影拟藻荇更把积水的感觉坐实。苏轼此处与齐白石之虾、柳宗元之小石潭皆以空写水,得水的清澈空灵之妙,而苏轼所写之水为月光之幻觉,这些艺术上的“留白”,恰恰是我们引导学生经过想象渗透文本的最佳切入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与友人张怀民一起漫步的随笔,而这次漫步却因“月色入户”而起,苏轼将那一夜的月色比作“积水”,将“竹柏”比作水草,并没有将月色的特点直接表达出来,此时的授课就非常需要引入想象的手段,教学时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庭下如积水空明,作者将月色比作积水,请结合‘十月十二日时间,想象一下这样的月色有着怎样独特之处吗?”,在实践中学生会扣住“水”这一关联的意象进行合理地想象,如这月色是“柔和的月色”、“皎洁的月色”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如果你与自己的知心好友也沉浸在这样的月色中,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还会交流些什么呢?”在实践中学生都认为这样的美好月色,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内心顿然安静了许多。想象环节的过渡,恰好与作者在文末对“闲人”的理解有着共同之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能巧妙地从对于“月色”的赏析引申到对于文本的升华。写景文中有着许多的含蓄之处,有时手法的运用也多为常见,如何转换手法的表现,直接化为学生的体验,并且能对日后的观察与写作有所启迪,那么阅读教学中的想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必要手段。
当然,想象只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的运用,但它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对话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阅读拓展,创设情境,立体文本的有效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想象这一教学手段,对引领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寻找阅读门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尝试中,我们的教学手段自然会不断优化,服务于优质课堂的打造,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