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赵琳
摘要: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交际双方进行明示与推理的过程,发话人明示认知语境,受话人推理认知语境。然而,在实际的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常常使用模糊语言故意隐含话语含义,而受话人则期待发话人明示话语含义,于是明示与隐含形成对比反差,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
关键词:幽默言语;关联理论;模糊理论;明示;隐含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09-02
幽默是一种高度提炼的语言艺术,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智慧表达。幽默使深层寓意蕴含在轻松、风趣、机智的戏谑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是乐观积极的处世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在交流中的体现。幽默是人类受之于天、谋自于心的特有秉性。
作为艺术的语言和语言的艺术,幽默的发生机制问题已被众多学者进行过详细剖析。概括起来,国内学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形式法。从语言结构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发生机制的分析。(2)功能法。以语用学理论为支撑,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对幽默言语进行深层次的探究。(3)认知法。使用认知语言学工具,如: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论来研究幽默言语交际。以上回顾反映了国内学者对幽默言语交际所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语义、语用和心理几个方面和层次,并且有日渐转向认知语用的趋势。本文将采用认知语用视角,尝试运用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分析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关联机制和模糊机制,探讨交际双方如何在明示与隐含的对立关系中实现幽默言语交际,以期对幽默言语交际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
关联理论由Sperber & Wilson于1986年在他们的著作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发话人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来明示和扩大受话人的认知环境,使受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加工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而受话人在理解言语时总是期待被理解的言语与受话人所作的假设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受话人能够推理出一种语境效果。也就是说,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总是试着平衡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取得的结果,发话人明示认知语境,受话人推理认知语境,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试图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事实上,言语交际过程不是认知语境的静态显映过程,而是认知语境的动态适应过程,也是一个重构意义的过程。在明示推理交际中,推理的过程即寻找关联的过程。
模糊理论比关联理论更早出现。模糊理论认为,“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属性,模糊性具有概括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等特征”。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根据模糊语言的性质,语言的模糊性表现为自然模糊、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自然模糊是指人们认识、描述或还原现实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模糊状态。语义模糊是指词语意义本身的模糊。语用模糊,是指发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选择使用模糊语言。就其三者关系而言,自然模糊和语义模糊是建立语用模糊的基础。本质上,“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的、静态的认知现象,可是一旦进入言语交际,静态的语义模糊就会转变成为动态的语用模糊”。一方面,动态的、模糊的语用推理受交际双方的感觉、知觉、想象、动机意图等心理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交际意图的表达和理解受到变量语境的参与和制约。
简而言之,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告诉我们,言语交际过程是寻找关联的认知过程,也是解读模糊概念与意图的心理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实现依赖语境。事实上,模糊性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始末,受话人依赖语境解读模糊。
二、幽默言语交际中的关联机制与模糊机制
言语幽默的建构和理解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对言语幽默交际的发生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根据关联理论和模糊理论,言语幽默的建构和理解过程中存在关联机制和模糊机制。
1.关联机制。首先,我们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言语幽默的发生原理。和任何言语交际一样,幽默言语的含意解读也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吴勇(2004)曾对幽默言语的推理过程做过如下描述:(1)发话人发出话语,受话人接受话语;(2)话语作为刺激信号使受话人在新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3)由于语境的参与,受话人推导出一系列命题;(4)综合语用知识,受话人重新推导并选择命题(那个使人发笑的命题)。这一描述所揭示的幽默言语的推理机制基于关联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通常设想话语总是相关的,而且是最大关联的。因此受话人在解读发话人所发出的幽默言语时会从各种现有信息资源和自身原有的内在资源中选出与语境最大关联的信息,也就是只需付出最小加工努力但能够达到最大语境效果的信息。
在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存在意义的反差。人的交际与认知是由关联原则支配的,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发话人假定的言语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而最大关联是受话人对语境假设和隐含意义进行推理而得出的关联。由于在幽默言语中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分别指向不同的交际意义,所以幽默言语的幽默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意义的反差。
2.模糊机制。然后,我们运用模糊理论来分析言语幽默的发生原理。模糊语言能够释放幽默,这是一个有关心理语言学的问题。任何幽默都有模糊区域,根据信息传递模式,信息意图的传递流程为:信源—→编码—→信道(噪声)—→解码—→信宿。在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它们的意义可以理解为:(1)信源(source),即幽默发出者;(2)编码(encoder),即把信息编成代码;(3)信道(channel),指信息传递通道,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来传递;(4)解码(decoder),即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解析收到的信息;(5)信宿(destination),指幽默接受者;(6)噪声(noise),指信息通过信道时受到的干扰,但不一定指狭义的听觉噪音。其中,编码和解码是最主要的环节。幽默的深层含义就位于编码和解码之间的区域,并通过语用模糊的形式在信道中隐含。这样看来,幽默的和谐与不和谐的交织和冲突正介于编码和解码及信道之间的区域,因为幽默的发出者只有通过编码才能设置模糊并把模糊保存在信道中,而幽默的接受者也只有通过解码才能把信道中的模糊层解密,进而领悟幽默。
在幽默言语交际中,由于幽默发出者故意间接地、模糊地表达意思,其真正的交际意图常被模糊隐含,也就是说,幽默效果的形成在于话语隐含意义的模糊性。然而,幽默言语是理解层面上的模糊语言,其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语境的模糊上,语境的模糊引起意义和推理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因此,语义解释强烈依赖语境,也就是说,模糊的解密过程是依赖语境的动态过程。幽默交际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语境的过程,也是一个交际意图的策略选择的过程,它是交际差异性、动态性和顺应性的结果。幽默的构建和解读离不开交际双方动态认知语境的参与。
综上所述,模糊性是客观世界、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幽默言语是理解层面上的模糊语言,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解密依赖语境的动态过程,属于动态的语用模糊。语用模糊自始至终存在于并参与幽默言语的建构和理解,是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动力,是幽默的生命力所在。
三、幽默言语交际中明示与隐含的对立
关联理论要求明示,而模糊理论则强调隐含。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但在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常常选择使用模糊语言来隐含而不是明示他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于是明示与隐含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促使交际双方进行心理磋商和话语反馈,在动态推理中实现幽默言语交际。
Sperber & Wilson提出,明示是发话人明确地向受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如果受话人能够明了发话人所作的明示行为,那么该明示就是向受话人显现的;推理是受话人根据发话人提供的要表达意图的证据而推断发话人隐含的意图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就是明示推理的过程。其中,明示是对发话人而言,它要求发话人明白无误地向受话人表示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以改善受话人的认知环境。推理是对受话人而言,是建立在语境基础上的推理,属于隐含交际行为。关联理论的认知交际观认为,发话人的意图可以分为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是发话人向受话人明示某个设想,交际意图是发话人隐含但希望受话人能够显现的话语含义和交际动机,这要求受话人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做出推理,因此,明示和隐含在交际中同时存在。
尽管关联理论要求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信息互明,但在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幽默的发出者常常选择使用模糊语言来隐含他的话语含义、交际动机等,以达到他的幽默目的,因而在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之间形成明示与隐含的对立关系;而幽默的接受者在隐含推理交际中,借助相关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判断语境隐含,解密语境模糊,最终获得幽默效果,并完成幽默言语交际。模糊理论对这个现象有很好的阐释力。幽默言语的隐含意义不由交际中的任何一方单方面产生,而是在整个动态交际过程中互动发生,也就是说,明示与隐含是一种动态关系,这种动态变化受认知语境的影响。
四、结语
一方面,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认为交际活动的本质是认知活动,且言语交际中话语认知理解的唯一标准是话语的关联性。在认知的关联原则和交际的关联原则支配下,发话人尽可能地明示和扩大认知语境,而受话人则用最小的加工努力获取交际信息和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幽默言语是理解层面上的模糊语言,幽默言语的模糊性更多地表现在巧妙地利用语言的语音、语义或语法手段产生交际双方不同的语义理解,同时,该语义解释强烈地依赖语境的暗示。
幽默言语交际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动态的语用推理过程,它具有线性特征。幽默言语是关联与模糊的有机统一,彰显明示与隐含的对立。幽默言语的关联与模糊以及明示与隐含不仅是客观的认知和语义现象,而且也是出于语用和美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建刚.明示与隐含的对立——语言交际中的关联与模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11-14.
[2]吴勇.试析幽默语言的模糊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2):484-487.
作者简介:王帅,男(1979—),辽宁铁岭人,辽宁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认知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赵琳,女(1982—),辽宁铁岭人,辽宁省铁岭四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