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是题目或书名、封面吸引了自己:写的是什么?拿过来,赶快读一读。学生也一样。拿到新课本,每个学生都会这样想:这里都有什么?让我翻开看一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阅读是人类求知的重要形式。阅读开始于阅读需求,到了一定的年龄,阅读需求就成为每个人的成长需要。语文教学担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任务,但是现在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讲解,做不完的练习,这些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受到网络游戏、卡通、漫画的强烈冲击,许多学生越来越远离优秀读物。这一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更严重。富裕起来的家长舍得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由于自身文化修养不高,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读物,也没有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读书者的形象,导致大量的图书成了摆设,孩子们肤浅的、视觉冲击力更强的漫画、游戏更好奇、更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当他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积极地探索,并从事有关的活动,认真地观察、记忆、想象和思考。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关键。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设计的问题要新奇,吸引学生的目光,有引导性,能激发探寻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田园诗情》一文时,笔者没有让学生预习,一开始就板书了“田园”二字,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说说看到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接着依次出示了郁金香和奶牛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然后把图片和字联系在一起告诉学生:“在遥远的欧洲有一个美丽的国家——荷兰,在荷兰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牧场,有大片大片美丽高贵的郁金香和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河流渠道,你们想去看看吗?”“乡下孩子。”非常想知道外国的乡村是什么模样的,是否真有“诗情”,于是开始认真阅读。
在设问时我们还要注意重点问题要少而精、深浅兼顾。问题过大,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问题过小,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设问过深,超过学生能力与基础。若“跳一跳,够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失去探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课文《军神》一课时,笔者依次提出了三个问题:1.“军神”是谁?2.你认为什么是“神”?3.刘伯承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军神”。1、2两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看过课文,再联系平时的生活积累就可以回答,课堂气氛活跃。第三个问题必须通过阅读体会之后才能回答,于是就增强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开这个难题的欲望。
二、在阅读中启发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快乐飞翔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科学发明的基础,也是小学儿童的天性。让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进入阅读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乐事,会让他们对阅读更感兴趣,进而喜欢阅读。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中写道:“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秋天带来了成熟的美、色彩的美。笔者让学生想象:“秋天,在你们居住的村庄里,还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动人的色彩?”学生有的托着腮,有的抵着脑门,开始了想象之旅。他们想到了金色的稻穗、黄澄澄的梨、黑黑的芝麻、红彤彤的柿子……学生很乐意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形式对它们一一描绘。大家读得开心,想得畅快,说得优美,阅读、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其实教材还在很多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例如优美的插图,课文略写的部分,等等。只要我们仔细发掘,就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他们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爱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树立阅读信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自身的遗传素质、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或标准的答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阅读不再感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佛教故事《九色鹿》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内容之后,说一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九色鹿和调达形象比较简单和鲜明,学生没有异议,但对于国王和王妃,意见却是五花八门。最经典的是班上一个妈妈时髦的女孩子说:“我觉得王妃没有错,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可能觉得自己能梦见九色鹿就是神的旨意,是神要让她拥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全班同学一片哗然。由于小姑娘的口才很好,其他同学纵有千万个理由也说不过她。最后他们把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了笔者。开始,笔者也被她极端的爱美给吓到了,后来一想,虽然很残忍,但她的确是自己在认真地思考,并联系了自身实际。如果把大部分人认可的答案强加在她的身上,不也是一种残忍吗?笔者首先肯定了她“爱美”的天性,说:“的确,作为一个女人爱美是没有错的,何况她还是个王妃,她有足够的资本去装扮自己。不过如果是你,你会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去杀害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吗?”她尴尬地笑笑说:“不会,太恐怖了!”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她的话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内心体验,虽然有些偏颇,但我们不用过于激动,更不能一味地打压,尊重和理解她内心的体验,并加以适当引导,她自然就会慢慢明白。
学生们未来要走的人生路还很长,需要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不是老师在学校里能够传授完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从小对阅读感兴趣,爱上阅读,学会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高修养,获得美的享受,也许这才是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能留给学生的最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