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芬
摘 要: 青少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奉上“心灵鸡汤”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心灵鸡汤 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教学是有关生命教学,而生命教学重要内容是健康教学。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提出的这一理念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时代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35%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自信、意志力不强、与人难相处、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考试焦虑、敌对情绪高、厌学、单相思等。这些问题像阳光下的阴影,影响着学生。这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解决这些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阵地,而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心理和行为产生是有生理基础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生物教师应该有效地挖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学生适时地奉上“心灵鸡汤”。
我根据生物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生命价值观等心理教育。
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其中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生命现象的神秘莫测,会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我们在讲授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道理,任何生物的生存都要在竞争中适应环境,才可能生存下来,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每位学生都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在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学生了解了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懂得了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了成年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在学习视觉和听觉时,告诉他们视觉和听觉障碍的形成原因,出示了我国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数据统计及不同的致残原因,数字触目惊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最后,我向学生倡导为了救助病残,将来可以捐献自己的角膜、骨髓等器官。在交流中,同学们讲了上课时的感受,并决心将来也做器官捐赠者。
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了解了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还是很困惑,既然吸烟吸毒有害健康,为什么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吸烟。青少年的吸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青少年甚至把吸烟当成成熟的标志。我没有一味讲解吸烟吸毒的害处,而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上互联网搜查吸烟吸毒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准备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在课上,学生积极上台交流,师生一起学习。最后学生呼吁,为了自己、家人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保障社会安全,请大家一定要不吸烟,拒绝毒品。
又例如结合《生命活动调节》和《动物的行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条件反射和学习行为的本质,尤其是分析了巴普洛夫的发射试验,明白了学习是后天性行为,学习能力是不断强化训练而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而正常人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同,和后天的不断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在讲到生态平衡的调节时,可以给学生强调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二、结合生理学知识,重视青春期心理教育和性心理教育。
在初二生物课上,教师经常看见一部分学生偷偷翻阅《人的生殖》。这一现象表现出处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伴随着生理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性意识萌动,性心理上表现出了神秘感和好奇感,对性知识开始感兴趣,十分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也有着较强的交往欲望,生物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现象。由于我国性教育严重滞后,性知识对于学生是个神秘的领地,由此引发了许多青少年的与性有关问题,如性犯罪、未婚同居等。为避免学生盲目地从一些媒体中猎取不健康的性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应把青春期性心理卫生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进行教育。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帮助学生学习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通过介绍人体生理变化及发育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男孩遗精、女孩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正确看待,不必恐惧和担心。结合受精卵的形成及在母体的孕育成长,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学生对这些生理现象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后,面对自身发育的生理变化,才能消除神秘感,才能够从惶惑、不安的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并感受生命的珍贵,同时破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改变其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从而真正懂得男女同学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认识到早恋的危害。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病,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立志做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例如讲到人的身体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阐明我国为何实行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课堂上在分析了遗传病的成因后,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为何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并非不讲人情,棒打鸳鸯。
三、利用实验课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心理素养。
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每一个实验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和实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做《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和心脏解剖实验时,让胆子小的同学多参与动手活动,训练胆量;为自卑、内向的同学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帮其树立自信心。比如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因为在已讲解了显微镜用法之后,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较快地找到物象,这时,我就多让那些总不敢抬头的同学讲一讲看到的现象,并在详细描述之后,让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这样使他们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一章之后,开展“新农村改造后生态资源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实施时,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6—8名能力、性别、成绩不同的学生构成,并选出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调查取样、实验分析等环节,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举办成果交流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中学到了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得到了不断内化。在几乎所有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这无疑便加强了同学间的凝聚力。另外,实验的成功会让他们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所在。
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在实际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能搜集、参阅大量资料,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促进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调查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种类,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生态调查,收集食物营养成分资料,调查家庭一周饮食结构,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调查本村糖尿病患病概率,遗传病的调查,等等。通过调查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并运用知识,克服困难,提出创造性的合理化建议,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其形成独立探究、敢于拼搏、自信坚强的人格品质,推动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生物教师应该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到学科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知识原理,及时为学生奉上“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