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测验运用的新视角

2013-04-29 13:47康武王彦娜
考试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

康武 王彦娜

摘 要: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评价在学术探讨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应试教育的氛围依然浓厚,测验依旧被当作学生评价的一种工具而已。近年来关于测验效应的研究表明测验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而且可以替代简单低效率的重复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长久保持。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的新视角。

关键词: 测验效应 记忆提取 学生评价

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认为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筛选与选拔只是学生评价的部分功能。可事实上应试教育的氛围依然浓厚,测验依旧只是被当作检测学习效果、甄选学生的工具,而这一做法不仅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违背也日益暴露出弊端。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完全摒弃“测验”,否认测验对学习的有利面。因此教育者们亟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测验,即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又积极发挥测验对学习的有利作用。近年来有关测验效应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测验效应

近年来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亨利·罗迪格(Henry L.Roediger III)等人在美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对测验在学习或记忆过程中的真正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Science,Psychological Science等重要杂志上。这些研究采用严密的实验设计,揭示了测验促进记忆长久保持所具有的强大作用。[1][2]

比如,研究者让被试按照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同一材料,三种学习方式分为重复学习4次(简称SSSS),重复学习3次另加1次记忆测验(简称SSST)和学习1次加3次记忆测验(简称STTT)三种条件。学习阶段结束后分别在5分钟和7天之后进行最终的测验,考查被试对学习材料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在5分钟之后的测试中重复学习四次的成绩最好,而只学习一次测验三次的成绩最差。但7天之后的测试成绩完全相反,只学习一次测验三次的成绩是最好的,重复学习四次的成绩最差。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简单的重复学习而言,测验更有利于记忆内容的长时保持,[2]这一现象就是测验效应。

测验效应(testing effect)是指与进行等量的额外学习相比,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测验能更好地延长对学习材料的记忆保持时间,这一现象也称提取练习效应(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3]

通常理解的测验对学习的作用都是指测验对学习的间接作用,比如,通过测验发现学习的不足之处,安排下一次的学习计划。而测验效应则是指测验本身对学习有直接促进作用,相比重复学习甚至是进行精细加工概念的学习方式而言,测验更有利于记忆的长久保持。[1]

二、“测验效应”中的测验与传统测验的区别

“测验效应”中的测验与传统测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都是记忆提取的形式。传统测验对于国内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已习以为常。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几乎是所有学校最为常见的测验模式。传统的测验评价方式机械刻板,给学生的身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的价值追求应与教育的价值追求相一致,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而不应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工具。

“测验效应”中所说的测验并不是指被大众熟知的“考试”(也就是一般的传统测验),而指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提取的方式。比如在课堂中对刚学内容进行的回忆。

表1 “测验效应”中的测验与传统测验的对比

不同于传统测验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挫败感,测验效应中所采用的测验可以在课堂中随时进行,而且形式多样,简洁易操作,让学生乐在其中。这一点与新课改的评价改革中要求评价与教学同时进行,让学习的评价整合于教学活动中,让评价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而不是结果式评价的观点相吻合。[4]

三、测验效应对测验运用的启示

随着测验效应研究热潮在国外的掀起,研究也逐渐深入,成果逐渐丰富。研究者们从实验室到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均证明了测验对学习的巨大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测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测验效应中的测验与传统测验巧妙搭配

测验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传统教学中对测验的运用过于死板,仅发挥了测验的评价功能,而忽视了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学大纲及教学安排中应加强测验运用的灵活性。比如在平日的课程中安排多样的测验类型,也就是说经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提取,让学生逐渐熟悉并乐于运用这一学习策略,当需要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考查时则可运用传统测验。此时,由于平时学习中对测验的熟悉度,学生已可轻松地应对严格的传统测验了,因为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较小,所以能更好地考查出学生真实学习水平。

(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测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若想得到测验效应的最佳效果,应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测验的特点综合考虑。

1.安排合理的测验类型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学习项目的类型灵活地安排测验。比如,对于低年级儿童学习字词,由于其认知能力较低,可降低测验的难度,比如在学生学习某些新内容后在初次测验时采用再认测验,后续测验时采取回忆测验。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自控能力的增强,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尝试多采用回忆类型(如自由回忆)的提取方式。但要注意测验提取要及时,在数量上要有一个度,要区别于传统测验。

2.选择恰当的测验时间和次数

关于测验最佳的安排次数虽然并没有定论,但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5~7次的提取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过度的“题海战术”对学习无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课时总是有限的,此时教师则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测验提取,即随时随地地进行测验活动,每次测验都只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教学时间及需要进行测试的内容的量进行适当的安排。

3.提供最佳的测验反馈类型

学生进行测验后教师给予反馈是正常的教学程序中的一部分。但反馈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反馈具有不同的效果。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者能获得对测验内容详细的反馈更有利于记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对测试的全部内容都给予反馈会更好。如果时间不充足,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因为研究者提出延迟一段时间后反馈比立刻反馈对学习更有利,所以建议在测验间隔一小段时间后再给予反馈,让学生有个自我思索的过程。

总之,测验效应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测验作为一种记忆提取方式的确对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按照测验效应的原理对其灵活运用完全可以达到评价与学习相结合,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但这并不是说倡导将测验作为以后教育中采用的唯一教学策略,而是期望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提供些许启示,以便更好地贯彻评价改革的理念。

参考文献:

[1]Jeffrey D.Karpicke & Janell R.Blunt,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Science,2011:331,772-775.

[2]Jeffrey D.Karpicke & Henry L.Roediger III.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Retrieval for Learning.Science,2008,319,966-968.

[3]刘兆敏,罗良,张玮.记忆提取促进学习:实验证据与机制解释.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04:441-447.

[4]徐岩,丁朝蓬,王利.新课程实施依赖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2,32(3):12-21.

通讯作者:王彦娜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高职学生”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探析
基于学生评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