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兴趣

2013-04-29 13:14周媛
考试周刊 2013年5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周媛

摘 要: 随着对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学习音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在人们认识世界、研究各门学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我们认识音乐和从事音乐审美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一切活动中发挥动力作用。现代的音乐观已把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提高到一个十分显著的高度,认为音乐兴趣与爱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有很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高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类的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作为内在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作用。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引发学习兴趣

1.教学语言轻柔、热情、富有感染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轻柔”能抚慰心灵,使躁动的心平静下来,让人觉得很亲切,使人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易以自身的情绪为转移,老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良好氛围,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的老师的授课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亲切、热情、具有感召力的语言,会在教学中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声音“僵硬”,以为使用大音量讲课就能“震慑”学生并且使教室安静下来,让学生听清楚自己的表达,殊不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会使课堂缺乏一种“平和”的亲切感。只在感官上用“强分贝”刺激学生,会使学生因厌烦而失去学习兴趣。

有人说,老师在音乐课堂上应该既做“导演”又做“演员”。的确,只有老师做到语言亲切、精力充沛,学生才会被教师的热情、真诚感染,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2.善于激励和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激励和引导学生,即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给予真挚的鼓励,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的学习目的性也更强。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好的激励和明确且正确的学习目的。大学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上大学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都不同,对音乐的了解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之前就接受过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有的学生却连基本音符都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展示做出恰当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土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学音乐课的教材往往涉及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壮族山歌、广西地方曲艺等。

比如在欣赏“地方曲艺”时,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桂林的高校中学生对于桂林当地语言较为熟悉,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桂林地区特色的曲艺作为教学内容。广西渔鼓是采用桂林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渔鼓中的音乐旋律变化与桂林方言的语调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桂林方言的发音语调与渔鼓中音乐旋律波动的密切关系。由于学生对桂林方言较熟悉,在欣赏中能更好地掌握广西渔鼓的特点,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地方曲艺。

在欣赏其他地方风格的音乐时,教师也要深入分析地方文化和语言特色,让学生首先对该地区语言有所了解,甚至体验该地区的语言,这样,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学习该地方音乐的乐趣。增加本土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充分利用本土音乐资源,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对本地区的音乐有很好的了解,同时对本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有促进作用。

4.利用多媒体,调动情绪,引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人的认识与情绪密不可分,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音乐属于情感艺术,情绪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积极的情绪可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给音乐教学活动注入动力。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当今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结合声、像等功能,更好地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把握音乐形象,调动其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在介绍中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黄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精神,再通过片段式的文字介绍让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所包含的情感进行更好的理解。在前面的介绍中,已经为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铺垫了基础,接下来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绎音乐形象,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又能使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媒体让这个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作品再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歌唱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以情带声”,只有把握好歌曲的情绪,学生才能演唱好歌曲。单单依靠教师的示范讲解调动学生的情绪是不充分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歌曲的情绪,并较快地进入演唱状态。在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时,通过播放该歌曲在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相应剧情,让学生在视听中了解该歌曲。影片中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也感染了他们的情绪,许多学生边看边跟着哼唱歌曲。此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说,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了歌唱的状态。多媒体在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充当了教师的得力助手。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已经谈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些都只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阶段。当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导向的同时,要注意使他们的兴趣不断扩大和增强。就是说在给学生营造具有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时,还应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及时评价和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引导他们主动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培养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教师布置一个相应的学习范围(或选题),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由于大学生更具有自主性和参与性,他们更乐于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高,学习音乐的技能也得到加强,例如,在欣赏“中国民歌”的内容时,让学生分小组介绍和展示不同的民歌,学生可以通过演唱、歌舞结合或者PPT展示等形式完成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既深入了解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又给予他们大胆展示的平台,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此外,在课堂中开展相应的小型比赛,让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得到升华。如组织学生开展演唱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谁唱的歌曲最多。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表现很活跃,有的负责演唱,有的负责提词。有独唱,也有齐唱。虽然学生的演唱水平不够专业,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那么他们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更积极地学习音乐,这对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多方面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他们音乐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声健.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2.

[3]詹华.开启兴趣之门的钥匙[J].中国音乐教育,2003(12).

[4]王小天.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VOL7(6).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